第524章 鲁堕三都10:仲孙何忌是如何阳奉阴违阻挠孔子堕都的?(1 / 2)

加入书签

平了公山不狃之乱后,鲁定公如今貌似找到了当一个真正意义国君的感觉。

他非常感慨,寡人只用了一个孔夫子,整个鲁国的政治生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堕城之策继续推行着,郈邑自不必说,连实力最强劲的费邑都摆平了,那区区孟氏的成邑自然不在话下。

见仲孙何忌到来,正在与孔子议事的鲁定公忙赐座。

仲孙何忌却面露尴尬之色,对鲁定公施了君臣之礼后,又向孔子拱拱手道:“夫子堕城之策,如今已堕郈、费两邑,唯孟氏的成邑,尚未拆除寸墙。何忌自感惭愧,今特前来告罪。”

孔子看着这位被自己逐出门墙的昔日弟子兼鲁国上卿,心下不觉有些愧疚,以前自己未入朝为官,不知政坛之险恶。如今自己替国家执政,方感觉仲孙何忌也实属不易。

唉,早知如此,自己当初就不该在鲁昭公事件中以事君不忠为名,将仲孙何忌和南宫阅两兄弟逐出孔氏门墙。

见仲孙何忌彬彬有礼,孔子当然也回礼道:“仲孙大人何必自谦,堕城一事并非小事,难免有些周折。丘只是希望成邑能早日依令完成堕城,此乃大计,相信仲孙大人定不负国君所托。”

仲孙何忌点点头,转而对鲁定公道:“主公,臣今日就亲赴成邑,亲自监督成邑完成堕城大计。”

鲁定公大悦。孔子也满心欢喜,只要三都皆堕,意味着三大家族都认可了自己在鲁国推行周礼的理念。教化教化,首先当然是执政的这些权贵们都先被教化了。

当然,在孔子的内心,还有着一个大九九,堕城令一下,只要三都都堕了,那三桓的威望迅速降低,这是符合国君利益的。要在鲁国推行周礼,最最重要的是国君必须手握实权,而不能再是提线木偶。

这一次,孔子借三桓担心对自己家臣尾大不掉之际,推出堕城之策,还成功平定了郈邑、费邑之乱,这使自己和鲁定公的威望如日中天。

重振鲁国公室威望,指日可待!

成邑并没有如郈邑、费邑那样的情况,仲孙何忌在家族中的威望还是相当高的,他一出马,成邑拆毁城墙一事肯定没有问题。

尽管如此,孔子还是建议仲孙何忌作些准备:“上卿大人,要不多带点兵马?”

“不用,公敛处父此人对孟氏还算忠心,何忌的话他还是会听的,夫子不用担心。”仲孙何忌对孔子道。

然后,仲孙何忌转向鲁定公道:“主公,成邑迟迟未拆墙,臣相信公敛处父那边可能会有压力,臣此番去成邑,稍加训斥,成邑堕城应该没问题。主公就坐等好消息吧。”

仲孙何忌走了,他去了成邑。

所有人都知道,仲孙何忌是去成邑监督督促堕城大计的,谁都在等着仲孙何忌一到成邑,成邑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拆违行动。

鲁定公和孔子在宫中坐等着,季孙斯和叔孙州仇在各自府里等着。费邑、郈邑都拆了城墙,你孟氏的成邑当然要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