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鲁堕三都9:为什么原本同意堕都的仲孙何忌最终反悔了?(1 / 2)

加入书签

早在堕城令到达孟氏封邑成邑时,邑宰公敛处父皱着眉,将来自国君的命令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道:“阳是孟氏家臣,只奉宗主之命。虽然宗主同意堕城,但阳还是得当面向宗主求证一下。”

阳,是公敛处父的名。公敛处父,氏公敛,名阳,字处,人们对有德行有本事的人往往在其字后加一个“父”字以示尊敬。

公敛处父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他不赞同堕城。

“守好成邑,阳去面见主公确定堕城之事。若主公坚持要堕城,那也要等其他各邑堕后再说。”公敛处父将成邑交给副手打理,自己匆匆赶回曲阜面见宗主仲孙何忌。

“主公,堕城一事,断断不可推行!”公敛处父直截了当对仲孙何忌道。

仲孙何忌内心其实也对堕城之策有些想不通,但如今季氏、叔氏都坚决支持孔子的堕城之策,自己也已经在卿级班子会议上表了支持堕城的态,鲁国三桓理应要共进退,费邑、郈邑都恢复了城墙规制,难道自己孟氏的成邑头上长角,敢不恢复规制?

仲孙何忌摆了摆手,叹着气对公敛处父道:“此事已成定论,大夫就不要多言了。还是赶快按照国君的命令将城墙拆低吧。”

公敛处父摇了摇头,对仲孙何忌道:“主公,且听臣一言再作定论。臣不答应堕城,理由有三。其一,无论是郈邑、费邑还是主公的成邑,此三邑城墙貌似是愈制了,但实则并未愈制!”

仲孙何忌一听就纳了闷:“貌似愈制实则未愈制?怎么说?”

公敛处父郑重道:“昔武王分封天下,周公制订周礼,规定诸侯国唯都城为最,其余城邑规模皆不可超过都城,并且定下了具体要求,这诚然是应坚持的礼制。

然费邑、郈邑、成邑并非鲁国分封时所拥有的城邑,而是费国、郈国、成国三个诸侯国的都城,三国均被鲁国所吞灭,并其都城为国之城邑。故三邑城墙规制本是都城规制,何来愈制一说?

如果因此而非认定三邑城墙愈制,那主公不妨想想,晋国、楚国、宋国、齐国等等列国数百年来所吞灭其他诸侯国家而得的城邑,岂不是全部愈制了?但哪个诸侯国君会认为他们所得的这些城邑在城墙规制上愈制了?主公,时代在变,我们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啊。”

公敛处父这一番话,让仲孙何忌眼睛一亮:是啊,这三邑并非是后来人为增高加厚城墙,原本就是都城,原本享受的就是都城待遇,谁说愈制了?

“时代变了,我们的理念要与时俱进。”名言,至理名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