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古之遗爱:为什么孔子评价郑国执政大夫子产为“古之遗爱”?(1 / 3)

加入书签

公元前522年某一天,孔子正在讲课,突然得报说郑国执政大夫子产去世了。

孔子将竹简合上,长叹一声:“子产,古之遗爱者也。”

众人皆唏嘘不已。

子产,郑国先君郑穆公之后,姬姓名侨,字子产。孔子之所以对子产高度肯定,是因为子产确实是一位完美意义上的郑国大夫。

子产是一位清廉的执政大臣,郑国的执政大臣,相当于我们所熟知的宰相。

按理,位高权重,完全可以实现富贵,但事实呢?

据说,子产去世时,因他一贯廉洁奉公,家中没有积蓄为他办丧事,儿子和家人只得用筐子背土在都城西南陉山顶上埋葬他的尸体。

消息传到郑国的臣民耳中,大家纷纷捐献珠宝玉器,帮助他的家人办理丧事。

子产的儿子受子产平时教育绝不接受百姓之馈赠,大家便把捐献的大量财物,抛到子产封邑的这条河水中,悼念这位值得敬仰的人。

传说因为河里抛下的珠宝非常多,以致于在清清的河水中放射出绚丽的色彩,泛起金色的波澜,从此这条河被称为金水河,据说这就是现在郑州市金水河的传说。

子产是一位勇于改过的人。

人非圣贤,焉能无过?子产也是曾犯过错的人。史料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子产年轻时拜伯昏无人先生为师,他有一位同窗叫申徒嘉。

当时,子产已经是郑国公族大夫,而申徒嘉则是一个犯过罪的人,并因此被砍掉了一只脚。

子产羞于与此人同窗,便对申徒嘉道:“侨乃堂堂大夫,你乃一介罪犯。我们两人,要么你走,要么侨走,反正不能在一起。”

申徒嘉道:“伯昏无人先生的门下,只有学生,哪有什么大夫?嘉听说,镜子之所以明,那是因为尘垢不在上面停留;镜子之所以暗,那是因为尘垢落在上面。与贤人久处,便不会犯错。你拜师从学,追求的是品德还是官位?”

子产辩才本就一流,他当即便反驳道:“哟,你一个形残体缺的人,还妄言什么品德,你如果有德行,还会犯罪吗?犯了罪受了罚,难道还不反省吗?”

申徒嘉道:“这世上还有很多人象嘉一样,如果给个机会陈述或辩解,嘉相信自己并没有犯罪。

知道自己的遭遇是无可奈何的,能够安于自己的境遇并从容而活,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