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强食弱肉:山东诸国的食物链是怎样的态势?(1 / 2)

加入书签

鲁国周边有恩怨的几个国家,现在只剩下齐国、邾国和莒国这三个主要诸侯国。随着纪国和莱国退出春秋舞台,此时山东四大诸侯就是齐国、鲁国、莒国、邾国。

有意思的是,理一下山东这几个诸侯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直以来齐国有着吞并莒国的冲动,鲁国有着吞并邾国的冲动。然后是齐国有着吞并鲁国的冲动。

用食物链串一下,貌似齐国是处于第四层的,是顶端。鲁国是第三层的,是中上端。莒国和邾国是第三层的,是中下端。下面还有一层,如郯国、郳国、小邾国、薛国、滕国、鄫国等等,属于第一层,是底端。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就是这个样子。

这条线理清后,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四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都在寻求着生存空间。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齐国与鲁国因为纪国的事,曾经是敌对关系,直到历史进入春秋,郑庄公称霸中原时,郑、齐、鲁结成了稳固的铁三角同盟。这些事,我们前面讲过了。

处于同盟关系的齐鲁两国,又开启了世代通婚联姻模式。自鲁桓公起,鲁庄公,鲁僖公,鲁文公,鲁宣公,鲁成公,一直到现在的鲁襄公,都是娶了齐国公族女子为夫人。

但是,无论鲁国怎么努力,齐国终归是幻想着称霸中原的。幻想着称霸的齐国,当然很看不惯牢牢抱紧现任中原列国诸侯盟主晋国的鲁国。鲁国当然也知道,臣榻之旁就有一只齐国老虎,而且这只老虎并没睡,所以就更加注重与晋国的关系。

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你鲁国居然不来抱我齐国大腿,那我齐国就要欺负你鲁国。你齐国越想欺负我鲁国,那我鲁国就更加要抱牢晋国大腿。

齐国强,鲁国弱,鲁国被齐国揍,只能找晋国。春秋中后期,但凡是齐国被晋国教训的几次大战,貌似几乎是齐国先去打了鲁国、鲁国向晋国告状、晋国出手替鲁国出气这个模式。

正因为齐国与鲁国一直有矛盾,所以使曾经要抬着头看鲁国的邾国、莒国等国,开始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敢于向鲁国叫板。

春秋进入中后期以来,我们经常看到鲁国与莒国、邾国在爆发战争。要知道,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邾国还一直以来是鲁国的附庸。而且,关系一直很铁,甚至是传统的联姻国。

但到了鲁武公去世后,邾国参与了鲁国内乱,帮助鲁废公弑君夺位。鲁废公被周天子举重兵给灭了后,邾国就倒了霉。从此,邾国与鲁国不和。

到了齐桓公时期,因为邾国为齐桓公的称霸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齐桓公帮助邾国提升了爵位,摆脱了附庸地位。邾国这才以独立自主的身份,频频在春秋舞台亮相。

但总体上,邾国但凡是与鲁国开战,总讨不得多少好处。但近几十年来,貌似邾国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悍,甚至在鲁僖公时期,围绕着须句国,双方展开激烈争夺,邾国先败后胜,居然于公元前639年的升陉之役中大败鲁军。

再到后来,就是前面讲过的,公元前568年冬,围绕着鄫国,邾国在狐骀之战中大败鲁军。

这两次战役,均是以鲁军惨败而告终。但总体上讲,邾国的实力不如鲁国,所以邾国并非是有事没事就找鲁国死磕,而是在涉及领土争端等国家核心利益上,不得已与鲁国开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