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架空公室:鲁国历史的三条主线是什么?(1 / 2)

加入书签

这个时候的鲁国,总体上讲仍旧是三条主线。

一条是三桓不断架空鲁国公室的斗争,这是鲁国内部权力斗争主线。

第二条主线,是鲁国与周边莒国、邾国、齐国这几个诸侯的恩恩怨怨,这是鲁国的外部斗争主线。

第三条主线,是鲁国追随着晋国继续与楚国争夺春秋霸权,这是鲁国的外交线。

由于这段时期,春秋江湖确实混乱不堪,我们就把这三条主线给理一理,鲁国的春秋风云就明朗了。当然,这三条线并非孤立的,尤其是第二条和第三条,简直就是一直交织在一起的。

先讲第一条主线,即三桓不断架空鲁国公室的斗争。

这条主线到了公元前562年有了一个标志性事件,即三分公室。季孙宿提出改革军制,将鲁军改编为三军,三桓各领一军,并部分地瓜分了鲁国公室的士大夫和土地。

从此,三桓的总体实力超过了公室,尤其是国君不再掌握军队以后,鲁国已经沦落到了由三桓绝对把控的地步。

鲁国的三桓,到了一个新阶段。之所以说是新阶段,即以前的三桓,虽然形成了自己强大的势力,但这个势力总体上是从属于国君的,是为国家服务的。

三桓既要为了自身的势力而与鲁国其他大家族尤其是公室作斗争,内部也并非团结成铁板一块。所以才会有了三桓与公室代表势力东门氏作斗争,最后驱逐了东门氏。也有了三桓内部叔氏家族想吞并孟氏和季氏家族这样的内部权力斗争,最后叔孙侨如被驱逐。

现在的三桓真正的实现了团结统一,不但势力更加强大,而且这个势力总体上是为了三桓各自家族利益,是为三桓自己服务的。

于是,三桓的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更不考虑国君的利益,即完全不把公室的利益放在眼里。

那鲁国公室难道就真的没有任何力量来压制一下三桓吗?

确实是没有。我们先看看鲁国除三桓以外的其他政治势力。首先是鲁襄公,前面说了,鲁襄公自登基起,便注定了是一个悲哀,他没有治国理政的自主权,一切只能按三桓的意见办事,纯粹就是一个傀儡。

然后是原本代表公室的两个卿大夫家族,一个是子叔婴齐的家族,一个是臧氏家族。公元前574年子叔婴齐去世后,其子子叔老应该是继承了他的爵位,成为鲁国卿大夫。

但一直以来,子叔老貌似没有发出过什么声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三桓架空了鲁襄公的权力,他没机会表现。

但不管如何,鲁国公室还算有一个卿大夫家族在,而且,子叔老在接下来还是有所表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