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三桓掌权:为什么说从此三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团结?(1 / 2)

加入书签

我们继续把鲁国的春秋讲下去,现在得再排一排鲁国政坛的主要人物。

国君鲁成公,此时应该有近三十岁了吧。毕竟,他已经当了足足十六年国君。执政上卿仍旧是季孙行父,其余三位卿大夫分别为仲孙蔑、子叔婴齐和叔孙豹。

叔孙豹是这次鲁国权力斗争的受益者,原本没有机会执掌叔氏家族,但由于叔孙侨如的胡作非为,使他成了叔氏家族宗主。

有人要问,为何季孙行父和仲孙蔑不干脆将叔氏家族给彻底踩在脚下,两家灭了叔氏家族,然后瓜分了他们的财产土地人口?

这正是季孙行父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的素质,自从公元前601年进入卿级班子以来,季孙行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高位执政经验了。他很清楚,无论是庆父时代的孟氏家族,还是自己的爷爷公子友时代的季氏家族,甚至是公子遂时代的东门氏家族,如果单干,没有一个家族可以完全与国君为首的公族对抗。

要想让自己的家族长盛下去,三桓必须团结,不能少了任何一族。叔氏家族总体上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仅仅是那个被权欲蒙蔽了心眼的叔孙侨如而已。

让叔孙豹执掌叔氏家族,当然是符合三桓利益的。

对鲁成公来说,让叔孙豹执掌叔氏家族,继承叔孙侨如的一切,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在这次权力斗争中,鲁成公明显感觉到,自己是鲁国真正的实际掌控人,并非是其他任何势力。自己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季氏家族和孟氏家族,而是来自公室,如太后母亲、公子偃、公子鉏等人。

公室的力量,不能过于强大,必须要有制衡。叔氏家族如果在鲁国政坛消亡,那如果再递补一个卿大夫,难不成要从公室子弟中选一个?公子偃还是公子鉏?这两人都曾经是太后口中有可能取代自己的人,尤其是公子偃,积极参与和执行了太后的许多命令。

哪怕是其他宗亲子弟入卿,加上子叔婴齐此时为卿,那意味着四卿中公室子弟占了两席,自己作为国君,在公室相关事务上的发言权就会轻几分。

所以,鲁成公毫不犹豫除掉了公子偃,给公室的其他宗亲子弟来了一个敲山震虎。然后,同意季孙行父和仲孙蔑提出的让叔孙豹继承叔氏宗族,以宗主身份入卿。

接下来,鲁国采取了两个大动作,一是召开全国领导干部会议,统一思想,声讨叔孙侨如罪行。这个思想必须统一到所有罪行都只是叔孙侨如一个人的罪行,而不是叔氏家族之罪。这样,确保了叔孙豹继任叔氏家族宗主后,顺利入卿,叔氏家族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继续在鲁国政坛发挥重要作用。

叔氏家族当然对此感恩戴德,从此,三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团结。

二是立即赴晋国朝见,向晋国汇报鲁国所发生的这一重大事件。必须向晋国表示,此时的鲁国经过内部教育整顿,已经团结一致,请盟主放心。今后,团结的鲁国将牢牢践行与晋国签署的历次盟约精神,为维护中原秩序、尊王攘夷勇于担当作为。

只是,鲁国人没有想到的是,鲁国的这场权力斗争,已然涉及到了晋国。因为这一切,都与晋国第一大家族郤氏家族息息相关,尤其是郤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郤氏家族本就因为飞扬跋扈引起晋国上下的不满,他们残害忠良,无度索贿,与王争田,已经神人共愤。终于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574年12月,晋国国君晋厉公下令,诛灭郤氏家族。

晋国第一大家族,不,全世界第一大家族郤氏家族就此消亡!

这些故事,我们放在晋国的春秋风云里详细讲了,但郤氏家族的覆灭,鲁国是其中的一根导火索。从这个意义上讲,鲁国也算是为除恶务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