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鄢陵之战2:为什么强悍的楚军在鄢陵之战中败于晋军(1 / 2)

加入书签

春秋史上着名的一场争霸战鄢陵之战打响了,这是一场真正的春秋意义上的贵族战争,双方主帅亲自参战,双方都列阵擂鼓冲锋,双方都不顾一切在战场上厮杀!

打酱油的鲁军尽可能地保存着实力,晋军和楚军确实杀红了眼。一开始,楚军全线发起冲锋,晋军居然一时被压制,但晋军凭着人多势众,很快调整状态,战场呈现胶着态势。

就在这关键时刻,意外发生了,晋军一员猛将朝着正在指挥作战的楚国国君楚共王射了一箭。这一箭貌似有如神助,居然不偏不倚,射中了楚共王的右眼!

楚军最高统帅楚共王受重伤,这成了战场形势突变的转折点。楚军不得不边战边退,最终以失败告终!

鄢陵之战的详细过程,我们在讲晋国和楚国时作了详细的描绘,许多细节鲁成公当然是不清楚的。因为当鲁成公率领鲁军到达鄢陵战场时,整个战役已经结束!

但不管如何,这一次鲁国把宝押对了,选边站队完全成功。鲁国,再一次向晋国证实了自己的忠诚。

鲁成公长长吁了口气,然后就为郑国感到无限遗憾。看来,这一次,郑国要倒八辈子血霉了,倒霉的应该还有陈国、蔡国等站在楚国一边的诸侯。

果然,晋国取得鄢陵之战胜利后,再一次组织联军讨伐陈国、蔡国,将两国打得遍体鳞伤后,再发兵讨伐郑国。

晋国发起讨伐郑国的军事行动很高调,公元前575年秋,晋国国君晋厉公在宋国的沙随召开盟会,商议讨伐郑国大事。

沙随,今河南宁陵东北。鲁成公当然准时到会,晋厉公亲自主持会议,参会的诸侯有齐国国君齐灵公、卫国国君卫献公以及邾国和宋国的两位高级领导。

沙随会议的决议就一个,组建联军讨伐郑国。

会议结束后,鲁成公一回鲁国,立即统一鲁国各公卿大夫们的思想:这一次,不遗余力全面支持晋国,暂时不需要看楚国的脸色,大胆行事,一切以晋国人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先决条件。

就这样,鲁成公又率军出征了,根据晋国要求,鲁军应该到达郑国西境与联军会合,再各诸侯国军共同进军。但没料到,郑国的防守非常到位,当鲁军达到郑国东境城邑督扬时,发现与联军汇合的路已经被郑军封死,根本无法强行通过。

而且,根据情报分析,郑军随时可以借地利人和向鲁军发起突击。论战斗力的话,郑军可谓是一直在战争中磨炼,实力远非鲁军可比。

鲁成公心急如焚,最近由于国内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让他总是在参加晋国主持的重特大国际活动中迟到,按晋国的脾气,那是要挥大棒打人的。

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鲁军的具体情况向驻扎在郑国西境的联军汇报,鲁成公让卿大夫公子婴齐负责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