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必除东门:为何季孙行父决心团结三桓,意除东门氏(1 / 2)

加入书签

前面说过,贵族阶层通过收购、兼并、侵占等形式,不断壮大实力,慢慢形成了能够和鲁国公室对抗的实力!在鲁国,如果季氏、叔氏、孟氏三大家族真正团结联合起来,那你国君还敢乱来吗?

此时的季孙行父当然不会去想着要打压一下你国君,他仍旧是忠君爱国的,但他不能让国君一根筋地去扶持东门氏家族。在季孙行父看来,东门氏家族是坏透了的,那个已经去世的东门襄仲是什么货色,他心中明镜一般。

东门襄仲,即前执政上卿公子遂,现在他已经去世了,大家都称他的谥号了。季孙行父恨东门襄仲,想当年正是东门襄仲忽悠自己,使自己优柔寡断,未能果断阻止鲁国历史上这一桩血淋淋的杀嫡立庶惨剧,这是自己永远得背负的骂名,甚至连后世的圣人孔子都对自己表示了遗憾。

是的,也许按照季孙行父在鲁国历史上的表现排名来看,他真的不亚于想当年的臧文仲。但他却不自觉地成了东门襄仲杀嫡立庶的帮凶!

东门襄仲生前大权在握,一跃而成鲁国第一大家族,整个家族飞扬跋扈,骄横奢靡,实在不配入卿参政。

但偏偏国君那么宠信东门氏,看看那个公孙归父,在整个卿级班子里本来排名最末,但国君把大把的立功机会给了他,使他在短短几年间,排名已经跃进到了第二,仅排在自己这个执政上卿之后!

得想办法除掉这个人,消弱东门氏家族。季孙行父下定了决心。

但是,现在时机还未到。季孙行父本就是一心思缜密的政治家,在权力斗争面前尤为小心谨慎。现在自己快到了到权力斗争的第一线,自己非但不能出半点差错,还要果断抓住任何机会。这一次,不能搞那套三思而后行了,二思就够。

由于国内公孙归父与国君鲁宣公的关系铁得快锈成一块了,季孙行父找不到好的机会,他能够做的,就是冷眼看着你公孙归父凭着与国君的关系,对各卿大夫呼来喝去。自己作为执政上卿,努力将国政治理好,获得民心。

同时,必须将仲孙蔑、叔孙侨如,以及担任着鲁国大司寇重要职位的另外一位上卿臧孙许团结好。

机会,看来是耐心等待的。

这个时候,我们再看看江湖局势吧。鲁宣公是很喜欢听公卿大夫给他讲列国诸侯发生的那些大事的,此时,正是执政上卿季孙行父在给他讲时势政治。

这个时势政治,季孙行父是从他担任鲁国执政上卿开始讲起的。

对鲁国来讲,必须要对楚国引起高度重视了,因为楚国的表现实在令人胆寒。楚国根本无惧你什么中原诸侯联盟,根本不把联盟盟主晋国放在眼里。想东进就东进,侵占了淮夷一大片地方。想北上就北上,动不动就拿郑国、陈国、宋国等诸侯开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