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初税亩制2:为什么说鲁国的初税亩制,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1 / 2)

加入书签

那士大夫贵族们原来的私田要缴税,岂不是意见大了去了?当然有意见,而且反对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鲁宣公可不管你反对不反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个敢不服?

但是士大夫贵族们的反对也仅仅是一时间的,因为既然实施了初税亩,那井田制还有必要存在吗?没必要了,鲁宣公只要一纸命令:原本封赏给你们的井田,即公田,也就算给了你们,成为你们私田的一部分,这总成了吗?

也就是说,土地实现了私有化!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反正无论是原来的井田,还是后来自己开发出来的私田,都叫农田,都是属于个人的。以前的什么井田产量九分之一上交国家也不需要上交了,你一个大夫家族,拥有多少亩土地,就按一定的税率上交给国家得了。

至于收成高收成低,与国家无干,一看老天爷是否来个风调雨顺,二看你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否够水平。

那拥有田地的士大夫贵族们除了更好地守着祭祀之礼外,还要努力提升自己家族的农业生产技术,一方面增加收成,另一方面继续开发土地。而这个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就是初税亩制度的积极效果之一。

那对于在土地上劳动着的人们呢?士大夫贵族们为了鼓励其生产积极性,当然也会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直到后来,终于出现了士大夫贵族们将自己的这些田地承包给农民,不再由家族出面组织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而是由农民自己去组织耕作,秋后上交一定比例的收成。

这叫土地承包制,由此产生了地主阶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初税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私田开发,除了贵族阶级不断开发土地,有能力的平民也懂得开发啊。这些平民就从原来没有一寸土地,最后拥有一定的土地,这些土地就成了平民的私有财产。而平民之间的互相关系,使这些私有财产通过某种形式进行交换,于是,有的平民的土地越来越多,最后跻身进入地主行列!

从此,对于土地的追求,就成了国家的直接需要。以前的战争,只是为了一个面子,为了一点礼仪,为了让对方服输认错。以后的战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而不是一个两个城邑!

国家的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国家不再是以城市这个点的形象出现,而是以一片片土地形成的区域存在,为了保护这些属于自己国家的区域,边境线的概念也就慢慢出现了。

对鲁国来讲,初税亩的推行,不但使鲁国大大增加了国库收入,而且由于一大批本属于一些自由民甚至野人的私田,为测算缴税基数而需要重新测量登记,使他们顿时有了户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