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康哲十三年的三甲!农,医,数(2 / 5)

加入书签

“然后,答卷里用两百字简述了百姓因缺粮而造成的灾难。”

“在陛下发明出水稻之前,除了丰年,但凡是一般的年头,老人都需要自觉或者被动的去山上活活饿死,以减少家中粮食的消耗。”

“而若是到了灾年,更是遍地饿殍,易子而食,千里逃荒,只为了一口饭吃。”

“如今,虽然大乾的粮食产量在不断上升,却也依然要认识到,要想人口的提升,粮食产量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随后是贾思星的具体方案,主要有三条。”

“第一,土地托管。不愿意耕种或者无能力耕种者将土地托管给第三方,比如朝廷的预备役士兵,代为耕种。”

“第二,总规划。朝廷以及各地官府,研究并且给出适合当地的种植物,出台福利,鼓励民众耕种,调整作物占比的结构。”

“第三,开创农研社。不断寻找更好的耕种方式,如何去改良土地,提高效率,挑选更好的种植物。”

看见报纸。

一些通过拼音,已经认了字的年轻人,念报给家中老人听。

老人们都是颇为感慨。

如今进入盛世也不过十几年。

中年人和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体验过家中粮食缺乏的窘境。

那可真是一顿不吃饿得慌。

饿极了连树皮、草根,甚至是泥土,都可以拿来充饥。

不过。

虽然有体会过饿肚子。

近几十年来倒是没有发生什么饿到易子而食或者活活饿死的惨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