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转路东禹(2)(2 / 2)

加入书签

白胜男坦诚的凝着他的眸子,再次承诺必会对所有顺民一视同仁,季洵颔首表示相信,面上仍旧挂着温柔的笑容。

夜色中,季洵与常安握手言和,孙先带着许忠等人暂时编入军队,等到了凉州再根据既往军功重新封赏。

因黑风寨老弱妇孺的加入,白胜男决定放弃既定回凉州的路线,改为先到东禹县休整,再从秦国境内赶赴凉州。

由于新定的路线多为与刘氏和魏国的交界线,为保护老弱妇孺,大军只能选择昼伏夜出,且行进的速度缓慢,以至于原本五日的路程耗了整整二十天才走完。

途中他们击退了六次刘氏的追兵和伏击,以死伤两千人为代价,终于在第二十日的深夜踏入了秦国的东禹县。

东禹县是边塞重镇,以游牧民族居多,民风彪悍,管理起来颇有难度。此处未设城主,只有正副三个县令,多年来不成文的规定是县令为汉人,副县令中必须有一位游牧民族,以安城中游牧民族之担忧。

如今的县令樊茂东虽无武艺傍身,却圆滑世故,凭借自身的智慧,令县内各族百姓和睦相处。他在此为官十二年,只发生过屈指可数的几次恶性事件,可谓秦国少见的泰平之县。

樊茂东虽有治世之才,却贪财,连给自己取的小字布泉都是钱币的美称。白胜男明知他为官期间有敛财的行为,却不予计较。

其中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他虽贪却不大贪,不搜刮民脂民膏,只劫富;第二,他有独特的治世才能,能使东禹县保持相对的泰平;第三,他非常听话,对于京师

传出的政令,每次都严格执行、从不反驳。就拿为女子开办学堂一事来说,在其他城池接到政令尚且观望时,只有他与何铭羡在第一时间执行,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为官清廉固然是美德,可对于一个国家的大局来说,这个官能给国家、给城池、给百姓带来什么,更加重要。

东禹县的城外,两盏昏黄的灯笼撕破了黑夜,早早等在城门外的樊茂东一见白胜男身影便跪了下去,见她下马,不等白胜男走来,双膝已在碎石地上挪到她身前,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抓着她的裙摆哭个不停。

“陛下,臣樊茂东,参见陛下!犹记一年前臣入京述职得见天颜时,陛下容光焕发,面色红润,乃为天人,可如今……陛下,我的陛下,您受苦了!布泉只恨自己不能代您受苦,请陛下责罚布泉不能代您受苦!”

樊茂东的哭泣声情并茂,虽是肉眼可见的夸张,但不少士兵还是被他所感染,有的落下泪水,有的义愤填膺,更有甚者已经按不住怒火叫嚣着誓死踏破刘氏山河、取刘邕人头献给陛下做酒碗。

“布泉无罪,快快请起,夜深寒重,莫要受了风寒才是。”

“夜中风大,陛下还请披上点。”

从家仆手中接过大氅披到白胜男身上,樊茂东擦了擦眼泪,伸出手臂示意她将手搭在上面。盛情难却,白胜男不忍拂了他的面子,只好搭上他的手臂,由他将自己扶上城门内的马车。

马车内铺着厚厚的软垫,软垫上是一床叠放整齐的薄被,薄被中盖着六个温热的汤婆子,白胜男既为樊茂东的细心而温暖,也为此而哭笑不得。

“布泉不进来同坐吗?”

“臣不进去了,臣给您御马。”

樊茂东跳上马车,笑着执起马鞭,得到白胜男的许可后,马鞭轻扬,训练有素的马儿缓缓迈开步子,马车平稳的驶向县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