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出国首战(2 / 2)

加入书签

刘锦棠甚至想多留些人。因为跨越昆仑山困难重重,危险甚多。万一带不回去,死伤甚众,可没法交代了。

韩林让他听安排就是了。刘锦棠考虑尚未打仗就不服从命令也确实不好,就安排下去留下一些老弱病残。次日大军吃饱喝足,韩林为大军配发保暖靴和新式保暖内衣、棉衣。

昆仑山山脉中有着众多河流,基本上沿着泽拉夫尚河向西走,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此时正是四月间,山脚气温倒不至于冻死人。因此韩林才有信心带出大军。

路上除了驻军扎营时,一部分士兵靠河太近。夜间水位上涨。冲跑了几个。其他倒也无事。

经过几个山口,总算出了国境,布哈拉汗国在边境设置的军事要塞,仅仅就剩了几个人防守,见到清军前来,甚至快走到跟前才反应过来。

派出一名骑兵往回报信,其余人打了几枪就开始撤。刘锦棠命人全部抓回来。这几名边军驻守此处已经五六年了,国内长年不派人换防,给养也是饥一顿饱一顿。

韩林看他们的样子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简单问过附近驻军情况、关卡情况,就放了他们回去。

刘锦棠问道,为何不杀?放他们回去,不就给了他们通风报信的机会。韩林道,跟着他们也许能更好的找条路不是!

刘锦棠点点头,派出骑兵跟踪。果然有了人带路,就好走多了,韩林也不怕埋伏。通往后方也就那几条大路,只是怕有什么新变化。毕竟河流会改道,大地会地震。

十数日行军总算到了一个叫杜尚别的村庄,见到些许人,谁能料到,日后这里会成为塔吉克斯坦的首都。韩林并未扰民,只是令人勒石记事。

大清光绪元年,两河总督韩林,及将军刘锦棠率军缉拿阿古柏余孽至此,并无侵占他国之意,大清爱好和平,愿与邻国保持和睦相处。

做完面子工作,就赶紧向南走,出了山脉尽头就是大平原,北面就是都城布哈拉。韩林本想着一战攻破首都,结束战事。省力省心。

可快出了山林,突然被大量骑兵从山林处冲击,前锋猝不及防,加上对九五步枪和机枪操作不熟,竟然被击退。

刘锦棠大怒,斩了先锋官,带上亲兵营上前阻击。韩林抽调机枪手支援,迫击炮在后方开炮。

布哈拉骑兵,带着头巾盔,穿着板甲,刚才的小胜更加确认清兵的不堪一击。个个手持长枪冲杀过来。进入一千米距离。韩林命令迫击炮手开炮,

虽然进行过培训和训练,可一慌张还是打偏很多。这样更激起骑兵的狂躁,马匹开始加速。韩林走到炮兵跟前指导,手拿稳,看着炮队镜瞄准,填弹。

事事都有个熟练的过程。八百米时终于将炮弹打进骑兵中,炸死三四匹马。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炮兵越打越准。

六百米时,韩林命令重机枪开火,机枪手除了几名紧张的装弹不顺和按错开火扳机的倒是都打响了。骑兵目标大,正是机枪的最爱。

进入但两百米,刘锦棠亲兵开枪,弹雨瓢泼一样射向敌军,马匹开始被收割。敌军的板甲对韩林的武器毫无防御力,眼见十几分钟后,战场便没有了活人。

刘锦棠派出搜索队打扫战场。突然身后传来喊杀声。敌人竟然走山路对清军展开了包围。前方此时也出现了黑压压的头巾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