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鲁哀公问政孔子(1)(1 / 3)

加入书签

张三回国后,向吴王夫差汇报了见孔子的情况,对孔子推崇之至,强烈建议吴王夫差正式邀请孔子赴吴。

张三见孔子问巨骨之事很快传遍了吴国,人们都在感叹着鲁国圣人孔夫子的学问,孔子的大名在吴国更盛更响。

有一个少年,将捧着的一卷竹简轻轻合上,对着自己的父亲道:“待儿子长成,定拜孔夫子为师!”

这个人叫言偃,此时刚满12岁!

言偃,字子游,公元前506年出生,卒于公元前443年,吴国人氏,今江苏常熟人赴鲁国,孔门十哲之一。

此时的言偃,还仅仅是一介少年,有志少年。我们就让言偃先慢慢长大成人吧,在不久的春秋舞台中,自有言偃表现的机会。

吴王夫差派人接触孔子的事,经孔子学生们之口,很快被鲁国国君鲁哀公以及一众公卿大夫们知道了。

孔子并没有制止学生们对这件事的宣传,因为孔子真的很想很想让国君鲁哀公记住自己,非常希望自己满腹才华,用于鲁国中兴大业上。

但以季孙斯为首的三桓,显然不希望在鲁国的政坛上再见到孔子。

孔子太厉害了。

想当年,孔子只用了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让整个鲁国翻天覆地,公室权力迅速得到加强,三桓家族势力受到严重影响。

如今,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可以说是全面掌控了鲁国。此等有利于三桓的政治局面,三桓绝对不容许有人破坏。

所以,孔子欲在鲁国从政,已然不可能了。

但是,鲁哀公看上去文质彬彬且对三桓低三下四的,但他的骨子里,流淌着鲁文公、鲁武公、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等一干鲁国着名先君的血,他真的非常非常想重用孔子。

尤其是听说吴国这样的东夷国家也想重视聘用孔子,鲁哀公坐不住了。

孔子,是鲁国的孔夫子,是鲁国的圣人,寡人哪怕不能重用他,也要礼待他!或者,寡人就视孔夫子为师,向孔夫子学习礼教文化,学习治国理政,这总可以吧?

鲁哀公决心已下,他随即召见了孔子。

孔子非常高兴,见到鲁哀公后,施礼后端坐于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