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天下大乱(1 / 3)

加入书签

晋国西线,则是日渐强大的秦国,此时的国君是秦惠公。

由于这段时期以来,秦国内部出现不稳定因素,秦国无暇东顾中原,所以传统世仇晋国因此得到了一个西线无战事的良好环境。

对鲁国而言,晋国始终是又爱又恨的主。但由于弭兵会盟以来,晋国以老大自居,并强调正是晋国的让步使中原实现了和平,对列国诸侯过度盘剥,终于使晋国离心离德。

再加上晋国内部权力斗争到了白热化,晋国六卿分成了韩氏、赵氏、魏氏、智氏一派,与曾经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中行氏、范氏一派开展了激烈的内部斗争。

由于韩氏、赵氏、魏氏、智氏控制着国君,所以中行氏、范氏以及赵氏别宗邯郸氏被宣布为晋国叛逆。

早就有意推翻了晋国霸主地位的齐国趁机崛起,迅速联合了鲁、郑、卫、宋以及山东莒、邾、滕、薛等小国,组建了反晋联盟,打着支持晋国中行氏、范氏、邯郸氏的旗号,向晋国发起了进攻。

整个春秋江湖,一片大乱。

如今,晋国内部形势是以赵鞅为首的晋军彻底压制了以范氏、中行氏的叛军,叛军被包围在朝歌、邯郸等少数大城。

齐国组织的反晋联盟,则是要积极解救被围困在朝歌、邯郸等地的范氏、中行氏。

时间节点,就在公元前495年,也就是鲁哀公即位这一年。

但这一年很快过去了,春秋历史车轮滚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494年,即鲁哀公第一年。

这一年,仍旧是到处弥漫着战争的气息。

吴王夫差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己即位时立下的誓愿:公元前494年春,吴国大举入侵越国,双方在夫椒发生激战,结果越军大败。

大败的结果是很悲惨的,因为越王勾践最终选择了投降。

吴王夫差接受了投降,吴越两国签订盟约,越王勾践带着夫人以及大夫范蠡等人入吴为质,越国成为吴国附庸。

失去越国,对楚国来讲是重大威胁。

但楚国在英明的楚昭王领导下,将公元前506年战败于吴楚柏举之战视为国耻,休养生息,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强化军备,楚国迅速重新站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