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天下大势:孔子离开鲁国时是怎么的一个国际局势?(1 / 3)

加入书签

好了,孔子离开鲁国前夕,我们将春秋江湖的局势粗略理一理。

孔子为什么要出走,为何要去卫国,他还想着去哪里,为何要去陈国,去楚国,为何又要回卫国,等等,这些都与春秋江湖的局势息息相关。

此时晋国仍旧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但这个联盟已经不稳固了。齐国甚至还出兵讨伐过晋国,卫国和郑国都有反心,鲁国也对晋国不满。

楚国还在休养生息,只要恢复过来,就一定会向吴国复仇。

西方大国秦国,最近露脸的事是出兵帮助楚国打退了吴军。

公元前506年冬,吴楚柏举之战,二十万精锐楚军被三万吴军击败。吴军迅速攻占楚国都城郢都,楚国几乎灭国。

第二年春,秦国在楚国的请求下,出兵楚国,帮助楚军一举击退了吴军。

秦楚联盟的稳固性,达到了历史巅峰。

宋国,一直是晋国最忠心的跟班,此时也一样,紧紧抱着晋国大腿,在地区事务上也发挥着老牌中原强国的作用。

但宋国与郑国这对世仇,一直会有纷争,甚至战争。

宋国是孔子的祖籍,对宋国,孔子有着强烈的好感。只是宋国奉行的是商礼,而孔子推行的是周礼。

都是礼,但一字之差的礼,不是闹着玩的。

宋国人认定,商礼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礼仪。周礼嘛,嘿嘿,是剽窃了商礼且未得其真谛的不入流的礼。

所以,宋国人认为孔子推行的周礼,不过如此。

于是,孔子如果想要在宋国推行周礼,那基本上是肥皂泡。

现在最关键的是卫国,因为孔子已经决定了要去卫国。

卫国的关键人物当然是卫灵公,一位卫国历史上英明神武的国君,偏偏在死后得了一个“灵”的恶谥,是整个春秋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事件之一。

公元前535年卫襄公出世后,年仅6岁的卫灵公稚嫩的肩上,承担起了春秋史上最牛逼诸侯国卫国的全部责任。

所谓最牛逼诸侯国,是站在自西周以来大周王朝所分封的列国诸侯中,谁最后亡国这个角度讲的。

卫国是最后亡的一个诸侯国,直到公元前209年,连秦国都没了,变成了大秦帝国了,皇帝秦二世偶尔有一次看大秦帝国版图,惊讶地发现居然还有一个卫国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