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夹谷会盟2:孔子行摄相事辅政是如何得来的?(1 / 3)

加入书签

收到齐国邀请书的鲁国当然不敢随便,鲁定公很淡定,这种事都是由三桓说了算,那就交给三桓处理。

三桓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具体对策。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商议的,因为齐国发出邀请,而且是奔着两国友好的目的而来。

你鲁国敢不参加?

不参加,意味着主动放弃与齐国友好,那齐国分分钟可以发兵讨伐。虽有晋国撑腰,但晋国总不可能将整支军队留下来帮你鲁国应付齐国侵犯吧?

所以,鲁国最终达成的意见是积极参加齐国主持的这次盟会。

需要商议的是如何参加的问题。

这下令季孙斯、仲孙何忌和叔孙州仇头大了。

国君参加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谁负责参与盟会的一应事务?

这个一应事务,包括外交、礼仪等具体事务。

鲁定公只是参加过了就行,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陪伴鲁定公的鲁国卿大夫。

这样的鲁国卿大夫,季孙斯、仲孙何忌、叔孙州仇?还是另外那个本就是摆设的子叔还,或者是刚刚入卿不久的公鉏极?

公鉏极的资历实在不够了些,他本是季氏家族别宗,由于季氏家族权大势大,臧氏家族没落后,这个卿位就闲置了。季氏借机将大司寇之职给抢到了手。

子叔氏是属于鲁国公室的,不能让子叔还这样的人过多露脸于鲁国政坛,否则,鲁国公室力量一旦强大起来,对三桓不利。

那就只能是季孙斯、仲孙何忌、叔孙州仇中的其中一人!

但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显然,谁都不想参加!

如果齐国在盟会上提出过分要求,那答不答应?如果答应,就可能被鲁国人骂为卖国贼,如果不答应,极有可能当场被齐国人逮捕!

历史上,无论是楚国,还是晋国,都有过在盟会上逮捕他国大臣甚至国君的历史。尤其是晋国,更是无法无天。

如今的齐国,那位齐侯也是一位不可捉摸的主。

而且,如今齐国与郑国、宋国、卫国、邾国、莒国等国交好。这次盟会,极有可能是齐国设下的一个陷阱,是一个逼迫鲁国让出许多国家利益的阴谋!

其中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答应齐国之请,脱离晋国,加入以齐国为主导的新时代诸侯联盟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