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司空孔子:在司空任上,孔子的政绩如何?(1 / 5)

加入书签

告别了中都,孔子回到了曲阜,然后应召去见鲁定公。

鲁定公见到了孔子,非常高兴,最近他正好就儒学方面有一个问题。

鲁定公问孔子道:“夫子,为何古代君主郊祭时,既要祭祀先祖,还要祭祀上天呢?”

孔子严肃道:“主公,物源于天,人源其祖。古时郊祭,以规模盛大的礼仪,来感谢和报答上天和祖先的恩惠。故郊祭是为了报本反始,忆本思源,这就是彰显天道。”

鲁定公点点头,他知道孔子的意思,身为君主,必须将天道时存于心,必须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本。

为何国君要主持如郊祭这样的大规模祭祀活动?那是因为国君要作为万民之表率,心怀对上天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感激之情。

这,就是最基本的礼数。

鲁定公对孔子治理中都的政绩非常满意,在听取了相关情况报告后,鲁定公对孔子道:“夫子宰中都,中都面貌焕然一新,寡人甚为感佩。如果以夫子之策治理国家,是否可行?”

孔子听后大喜,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治国理政理念和措施应用于国家治理上,那国家肯定大治!

这正是自己从政的最高理想!

孔子心有得色,但在国君面前表现出的则是自信而不自傲。

孔子认真答道:“主公,臣以为,以臣之策,不用说治理国家,哪怕是治理天下,亦能使天下大治!”

鲁定公大悦,根据先前三桓所商定的意见,提拔孔子为司空。

鲁国实施的是司空、司马、司寇、司士、司徒这五官制,是鲁国官场上的实职,即具体职务;而卿、大夫、士这样的,算是级别。

有级别往往会对应相应的具体职务,鲁国的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大司寇、大司士往往由卿大夫担任,一般是世袭的。

百余年来,鲁国的大司徒由季氏担任,大司马由叔氏担任,大司空由孟氏担任,三桓世袭了这三大要职,如今分别为大司徒季孙斯、大司马叔孙州仇、大司空仲孙何忌。

大司寇原本一直由臧氏担任,但臧氏如今的宗主臧孙会是由季氏扶持的,而且已经失去了卿大夫职位。

如今季氏大权在握,为了进一步强化季氏权力,季孙斯将剩余的一个卿大夫大司寇职务给了自己的旁枝公鉏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