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小人行径:为什么说季孙意如未能实现丑化鲁昭公的目的?(1 / 4)

加入书签

季孙意如才不关心你们回不回来,这些人如果真的回来,自己还挺麻烦的。

惩处他们则显得自己心胸狭窄且不讲信义,不惩处他们这口恶气出不了。

公元前509年6月26日,在执政上卿季孙意如的一手操办下,公弟宋继位为鲁国国君,这就是鲁定公。

鲁定公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办好先君丧事。

这其中有一件环节很重要,那就是先君的谥号。

按照季孙意如的意见,必须给先君定个恶谥,以此继续恶心鲁昭公。

他以为群臣谁都不敢有意见,但是大夫荣驾鹅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对季孙意如道:

“上卿大夫,此举不妥。先君在世时,您不能侍奉他。如今先君去世,您却张罗着要给他一个恶谥。

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上卿大人非常讨厌先君!这于上卿大人有何益?先君已去世,对先君又有何用?”

季孙意如听后如醍醐灌顶。

于是,大家讨论了一下,认为先君虽然没有为鲁国做出过什么贡献,但流亡在外那么多年,至少很辛苦,依照谥法“昭德有劳曰昭”,定谥号为“昭”。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鲁昭公。

但季孙意如确实恨透了鲁昭公,这一次给了一个不好不坏的谥号,心甚不甘。

他给出了当时代表鲁国的最高指示:在鲁昭公的坟墓边挖一条深沟!

这几个意思?

原来,鲁昭公去世后,他被安葬于鲁国历代先君的墓地,即鲁昭公的墓地与包括鲁国始封君鲁文公在内的鲁国历代先君是葬在同一墓地的。

挖一条深沟,意味着将鲁昭公之墓与鲁国历代先君之墓隔离开来!

这样一隔离,意味着鲁昭公不被列入鲁国先君行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