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孔子观礼:孔子为何要去赢博之间观看季札为儿子主持的葬礼?(1 / 5)

加入书签

回到鲁国后,孔子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回味韶乐之美。

仲由见孔子对韶乐如此痴迷,忘了自己的政治追求,不满道:“夫子既然对于音乐如此执着,当初何不留在齐宫担任乐师?此次齐国之行,白白浪费三年时光,弟子真替夫子不值。”

孔子对仲由严肃道:“若非此交齐国之行,吾哪有机会欣赏到此等美妙音乐?不用说当时吾完全沉浸在韶乐之美妙中,就说此时此刻,吾都在感受着韶乐之美,三月不知肉味矣!”

仲由听后哑然。

孔子见仲由对音乐如此不尊重,生气道:“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是学问。汝对乐舞一点也不了解,却还在讽刺别人对乐舞的热爱,真是无知!”

仲由三天两头被孔子批评,早就习惯了。他一点也不郁闷,自己找师兄弟们高谈阔论去了。

为了音乐三月不知肉味,仲由确实是不理解的。但对孔子来说,这是再正常也不过了。

孔子虽精通古典乐舞,但对韶乐却不甚了解,毕竟这是远古时期虞舜所作的乐舞,非周人乐舞。

韶乐,分文舞武舞两部分。齐国本无韶乐,这韶乐正是当年齐桓公时期,由于陈国内乱,陈国公子完逃亡至齐国,这才将陈国的韶乐带到了齐国,从而在齐国得以流传。

陈国,正是虞舜后裔之国!

孔子对音乐是特别爱好的,这个爱好自他还是孩童时就养成了当时孔子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还是丧事。

孩童时期的孔子经常玩丧礼游戏,也接触到了哀乐。

但有一个人是深深影响过童年孔子的,那人就是吴国公子季札。

孔子八岁时,即公元前544年,那一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中原列国,其中一站就到了鲁国。

当时季札名满天下,就是因为季札作为被视为东夷小国的一介公子,居然能够将列国诸侯的宫廷音乐都能予以辨识并予以评价。

对当时具有最讲周礼之称的鲁国来讲,季札这样的人物,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礼乐天才。

当时整个鲁国都在传颂着季札,这让年仅八岁的孔子羡慕不已。

孔子听着人们对季札的传颂赞美,立志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礼乐,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精通礼乐知识的人才,成为季札那样的大人物。

孔子后来对弟子说,虽然季札并未教过自己什么,但正是季札深深影响了自己,使自己一头扎进对音乐的研究中。

所以,孔子每到一地,都象季札那样欣赏当地乐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