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薨于乾侯:为什么鲁昭公最后一次回鲁国的机会终于未能把握?(1 / 4)

加入书签

公元前510年春,鲁昭公最后一次回鲁国的机会到来了!

原来,晋国先君晋顷公于公元前512年去世,继位的晋国新君晋定公在完成了晋顷公葬礼后,本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理念,决定将其中一把火烧向鲁国,具体就是出兵帮助鲁昭公回国。

在晋定公看来,此时的中原列国诸侯基本没什么可值得晋国主持公道的事,传统世敌楚国正与吴国打得不可开交,秦国根本暂时不需要理会,周王室的事已经告了一个段落。

自己新君即位,需要向列国诸侯展示一下风采,看来看去,也就鲁国这事了。

晋定公下令,出兵护送鲁侯回国。

范鞅急了,这些年就是范鞅一直在阻挠晋国为鲁昭公出头的事。现在国君下了命令,要武力护送鲁侯回国,那自己得使点阴招,绝对不能让这个鲁侯顺利回国。

范鞅对晋定公道:“主公,鲁侯之事,非常复杂。依臣看,不如请鲁国的季孙意如来晋国,亲自接鲁侯回去。

如果季孙意如不敢来,那说明季孙意如心中有鬼,确实是他在阻挠鲁侯回国,到时主公就可以出兵讨伐鲁国。”

晋定公大喜,立即撤回原先命令,派出使者赴鲁国召见季孙意如。

范鞅立即派心腹先行赴鲁国见季孙意如,鼓励季孙意如尽管放心大胆来晋国:“范元帅说了,夫子只管放心去晋国,一切由他保着,绝对不会有任何事。”

然后,将范鞅指点季孙意如该怎么做讲了。

季孙意如不禁感动万分,他按范鞅之计,作了充分准备。然后,随范鞅心腹赴晋国。

作为犯罪嫌疑人,季孙意如没有直接赴绛城求见晋定公的资格。

代表晋定公前来作初步核实的是晋国卿大夫智跞,这是晋定公为力求公平,刻意将与季孙意如交好的范鞅置身事外,而由年轻的卿大夫智跞负责调查。

智跞在晋国的适历城会见了季孙意如。

见到季孙意如的时候,智跞吃了一惊,只见季孙意如戴着麻布冠,穿着麻布衣,脚不着鞋,躬身而行。

这几个意思?你季孙意如居然披麻戴孝?

是的,季孙意如根据范鞅的指点,搞了这一出披麻戴孝出来。而且,宣传工作早就跟上了,说是鲁昭公离开鲁国后,季孙意如一直戴着孝!

为何要戴着孝?

因为国君流亡在外,对我季孙意如来讲就是家里遭受大丧一样。

我季孙意如每天引领而望,盼望着国君早点回国,这样我季孙意如才可以除去丧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