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斗鸡风波:为什么郈氏家族也对季孙意如恨之入骨?(1 / 3)

加入书签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鲁昭公耳朵,但鲁昭公盘算了半天,觉得这里面根本没自己要抓住的机会,最多算是一个潜在机会。

看看吧,也许可以利用,但现在绝对不是时机。

只要功夫深,不怕铁棒磨不成针。鲁昭公需要更多的机会,也许更多的机会叠加起来,就成了真正的机会。

鲁昭公命亲信,四处收集不利于季氏家族的任何信息。

“哪怕是季氏上茅坑没拉出屎来这样的事,也要及时报告寡人。”鲁昭公叮嘱道。

于是,又有一件事第一时间传到了鲁昭公耳朵。

这是郈氏家族与季氏家族之间的事,也是前面提到过的,两只鸡的事。

原来,当时鲁国有一项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娱乐活动,斗鸡。

关于斗鸡,史料记载最早是纪国有一位叫纪缗子的为周宣王养过斗鸡,还诞生了呆若木鸡这个成语。

这个故事,我们在很久以前在讲到纪国时讲了,这说明斗鸡在中国至少有了二千八百年历史了。

据说,中国是世界最早驯养斗鸡的国家之一。到唐朝时斗鸡非常流行,但主要是在上层社会。

到了北宋时,斗争开始在民间兴起,最终形成了“中原斗鸡、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这中国四大民间斗鸡。

斗鸡当然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不光是斗鸡,还有走狗、赛马、蹴鞠、投壶等,也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今各地都在发扬传统历史文化,相信斗鸡也肯定被深挖了出来。这可能要比抢什么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地、安葬地之类的要有意思。

据说,唐朝在唐高宗时,有两个王爷斗鸡比赛,这场比赛应该能评上古今中外斗鸡界之榜首。

两个王爷,一个是沛王,一个是英王,两人都将这次斗鸡视作人生最重大事件。不但设置了高昂的奖品,还动员了几乎满朝文前去观战。

其中沛王更是请出了当时大诗人王勃助战,具体是请王勃为自己的斗鸡写一篇檄文,以声讨英王的斗鸡。

这简直就是将这场斗鸡比赛完全当成两军交战的节奏!

王勃欣然领命,为沛王洋洋洒洒写就了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斗鸡檄文。由于王勃文采过于激扬,这里引用一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