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割地风波:鲁国为何要割让郕邑给杞国?(1 / 3)

加入书签

鲁国国内的事,首先是因为鲁昭公这一趟去楚国,居然引发了重大外交危机!

原来,如今虽然是弭兵时期,列国诸侯共奉晋国、楚国为共同的盟主,列国诸侯朝见盟主本无可厚非,但对传统中原诸侯来说,朝见晋国没有绝对问题,但朝见楚国,需要外交上的铺垫!

这个外交上的铺垫,就是一国诸侯朝见楚国前,往往会先去朝见晋国!

朝见晋国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向晋侯说明,接下来要去朝见楚国了,希望晋侯不要多心。

这才是事奉大国诸侯的规范动作!

但这一次,鲁国居然忽视了这一点。大家都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决定去不去楚国的问题,疏忽了去之前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晋国听说鲁昭公居然未经请示去楚国朝见,顿时火大了。

但鲁国此举并不违规,不宜公然批评指责,那难道就听之任之?

必须得敲打敲打,让鲁国付出一定的代价!

晋国要敲打鲁国的方法有一百多种,这是超级大国的优势,随便动动手指头,就够象鲁国这样的弱国喝一壶的。

这一次,晋国的手指就动到了鲁国与杞国的边界问题上。

我们说过,以前相邻的诸侯国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

所谓的诸侯国家,其实就是一个较大一点的都城。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远离水源、都城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了起来,大家这才发现,边界问题极其重要。

正因为如此,所以邻国之间的矛盾纠纷就多了起来。

杞国本是鲁国的附庸国,鲁国与杞国本就睦邻友好,两国还长期通婚。

但有一次鲁国先君鲁文公朝见晋国先君晋悼公后,对那位雄才大略的少年国君晋悼公深深折服,回国后正好杞国先君杞文公来朝见鲁文公,于是鲁文公就在杞文公面前高度评价了晋悼公。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杞文公回国后,立即动身赴晋国朝见晋悼公,并把自己的宝贝女儿献给了晋悼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