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虢邑遇险:为什么叔孙豹在虢邑会盟上差点被砍了头?(1 / 4)

加入书签

根据弭兵会盟精神,大规模的诸侯盟会五年一次,由晋国和楚国轮流召集主持。

这是因为列国诸侯联盟的盟主有两个,双盟主态势下,如果不约束一下会盟次数,那迟早要搞成文山会海的。

上一次,是由晋国召集主持会盟,并达成了弭兵会盟。这一次当然由楚国来召集主持了,会议的议题是重温弭兵会盟盟约精神,并对先前盟约作修订完善。

公元前541年正月,列国派出执政卿大夫在郑国的虢邑开会。

这样重要的国际会议,有必要介绍一下参与的各国领导人。

晋国中军元帅赵武,楚国令尹公子围,齐国执政上卿国弱,鲁国执政上卿叔孙豹,宋国右师向戌,卫国执政上卿齐恶,陈国执政上卿公子招,蔡国执政上卿公孙归生,郑国执国大夫罕虎,还有许国和曹国的卿大夫许三和曹四。

一切有条不紊按会议规定的事项进行着,各种双边谈判、多边谈判非常顺利。很快,就到了盟誓环节。

叔孙豹记得很清楚,上次弭兵盟会,楚国令尹屈建认为会议由晋国主持,但盟誓应由楚国先来。

当时赵武答应了,双方在列国诸侯的见证下就今后国际会盟一事达成一致意见:

会议召集主持晋国和楚国轮流着来,如果晋国主持会议,那就由楚国先进行盟誓;如果楚国主持会议,那就由晋国先进行盟誓。

大国相争,当战争不再需要时,突出地位和面子的事,就成了双方较劲的重要领域。

但令叔孙豹不安的是,虢邑现场开始流传楚国令尹公子围有意不让晋国先进行盟誓的事。

无风不起浪,能流传开来的事自然有其原因。

根据公子围的性格特点,极有可能楚国不但召集主持诸侯会盟,还要抢了最先盟誓权,以强压晋国一头。

不要为了一丁点程序上的事闹出大事来哦。

叔孙豹忧心冲冲。

楚国令尹公子围确实有意要率先盟誓,楚国与晋国是共同的盟主,但两个盟主总得分出个高低上下来。

楚国这些年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公子围认为楚国才是真正意义和实力上的世界第一。

但是,毕竟按照约定,这一次的主盟权是要让渡给晋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