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叹为观止(1 / 4)

加入书签

前面讲过,鲁国将国之重器给搬了出来。

鲁国的国之重器,当然不是现在我们理解意义上的代表国家核心技术的科学技术,而是指列国诸侯无可比拟的乐舞。

鲁襄公、鲁国的卿大夫们以及宫廷里精通乐舞的乐师们正襟危坐,他们早就计划好了。

这一次,干脆将天子赏赐鲁国的四代乐舞后显摆一番,到时就看你这位叫季札的吴国公子目瞪口呆的样子,全面彰显咱大鲁正宗大周王朝宗邦诸侯形象!

军事上咱鲁国不与人计较,但在文化上,哼,列国诸侯全加起来都不是鲁国的对手,更不要说你一个小小的东夷诸侯吴国。

据说,一般列国诸侯或行人使者来鲁聘问朝见,对级别高一点的,鲁国就请他们欣赏高级乐舞。

然后看着他们迷茫懵懂的样子,鲁国人从中顿时激起无比自豪,国家自信心立马上来了。

鲁国珍藏的四代乐舞,指虞、夏、商、周这四代乐舞,这是鲁国压箱子的宝贝。

根据安排,乐师们首先吟唱了《周南》、《召南》两章。

季札听了这两章诗歌后,感慨道:“多美的音乐啊,文王基业已定。虽然尚未最后取得成功,还须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但百姓已经接受了文王教化,对王业大道信心十足,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呐。”

此语一出,在场的所有鲁国人频频点头,看来这小子文化功底可以!

原来,《周南》、《召南》是《诗经》的头两章,是周文王将西都自岐山迁都丰京后,将原岐山以南一带分成两块,一块叫周,一块叫召,分别交给周公旦和召公奭管理。

周,指的是周公旦的封地。召,指的是召公奭的封地。

我们一直说,歌以咏志。古代的歌,是以诗的形式记录的。

周武王灭商后,为记录先王周文王在西岐教化民众的功绩,就命人在岐山一带收集民歌。《周南》、《召南》正是当时的百姓接受文王教化的社会反映。

鲁国人这一次明面上让季札欣赏诗歌,实质是在考察季札的历史文化知识,看看你小子从中听出些什么。

当时可以想象的是,季札欣赏乐舞可不象现在的我们观赏歌会或文艺晚会,主持人会报幕,告知下一场是什么。

什么《周南》、《召南》都是吟唱完毕后,季札从中听出这是什么诗歌,听音辨歌。

然后根据这些诗歌的寓意,谈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结果,季札一言中的。

这说明了什么?这位吴国公子季札,对大周王朝先期的这段历史文化了然于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