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祓殡致襚(1 / 5)

加入书签

所谓诸侯五月而葬,楚康王去世,国丧一整套规定动作下来,鲁襄公等人就只能在楚国过了周历新年。

读史的我们毛想想好了,鲁襄公也真是窝囊,本来每年正月初一,鲁襄公要赴祖庙祭祀祖先,并接受群臣朝贺,美美的过着春节,哪象现在滞留异国他乡?

但是,鲁襄公却貌似很享受在楚国的日子。

因为在楚国,他突然感觉自己过得还象一位诸侯国君,至少楚国人是这样对待他的。

想想自己在赴楚途中,得知楚国国君薨后,第一反应就想回国,毕竟不知道自己到了楚国后,会不会受到侮辱。

楚国,据说是南蛮之国。

但当鲁襄公真正到达了楚国后,他突然发现,楚国根本不存在为难自己的任何意思和言行,楚国人貌似在讲规矩讲礼仪方面不亚于鲁国人,尤其对自己这样的外国国君非常尊重。

楚国虽然正值大丧,但一切都依礼进行。楚国的公卿大夫们热情、客气,从不索取贿赂。

这让鲁襄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鲁襄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他在自己的鲁国,感觉到的是处处受制于人。

堂堂一国之君,仅仅只是国家的代表而已,或者说仅仅是鲁国政权的傀儡而已。

无论是国内施政,还是对外关系,甚至自己公室的家事,貌似都不是由自己在拿主意的,拿主意的,都是季氏、叔氏、孟氏三大家族。

三大家族都会堂而冠之拿出足够的理由和礼制规范来否决自己的一些想法,哪怕是自己想去哪里踏个春这样的小事,自己也是不能有任何主见的。

即位已经近三十年了,自己也达而立之年,按理正是雄姿勃发之时,但自己又能干什么呢?

别看三十年来,春秋江湖风云变幻,自己代表鲁国参加了这个那个重特大活动,但都是如提线木偶般,跟着卿大夫们的脚步,按卿大夫们的指示言行。

甚至,自己的冠礼,若非晋国先君晋悼公的干涉,自己的卿大夫恐怕都从来不会考虑让自己加冠。

只是可惜,那位英明神武的晋悼公英年早逝。从此,这世上已经没有人会对自己暗中予以照顾和关怀了。

鲁襄公对自己的鲁国真的真的很失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