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黑暗时分:为什么说此时可谓是黎明前的黑暗?(1 / 2)

加入书签

首先是卫国出了大事。

卫国是一个老牌传统姬姓中原诸侯,其祖上卫武公还曾做过周王朝的卿士。但卫武公以后,卫国便逐渐衰落了。

晋楚城濮之战前夕,卫国是楚国的盟友。所以城濮之战后,卫国作为战败国得到了春秋霸主晋国的制裁,后来就归顺了晋国。

让鲁国有些汗颜的是,卫国自归顺晋国后,那是死心塌地真正归顺,上百年来,始终奉晋国号令,绝无二心。反观鲁国倒有时对晋国首鼠两端,有时偷偷与楚国搞点关系。

卫国对晋国如此忠心,那是因为卫国既定的对外政策始终不变。而主导一国对外政策的,除了国君外,还有一个人很重要,那就是执政上卿。

此时卫国执政上卿为孙林父,他与历任执政上卿一样,坚定贯彻着追随晋国的路线,使卫国成为晋国的铁杆小弟。应该说,由于晋国自城濮大战击败楚国以来,一直是整个春秋江湖的超级大国,其国家实力和影响力非常强。选择追随晋国的卫国,自然得到了晋国强有力的保护,在国家发展中也获得了极大的利益。

但是,十多年前,卫国发生了政变。政变是由执政上卿孙林父发动的,这是一个卫国历史上极其强势的人物,对卫国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恃功自傲,不把国君卫献公放在眼里,有些独断专行,这下卫献公火大了。

卫献公是一个有性格的人,孙林父的性格更强,两个有性格的男人碰撞在一起,就产生了强大的火花,结果就引发冲突。公元前559年,孙林父与卫献公的冲突有了结果,国君完败于执政上卿。

卫献公失败了,被赶出了卫国,逃亡去了齐国。孙林父就另立了一个国君,这便是卫殇公。

孙林父赶跑了国君,另立新君,按理这是一种非法行径,是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晋国作为诸侯之长,应该出面主持公道。但那个时候,晋国国君是晋悼公,正患着病,没能立即处理卫国的问题。

第二年,即公元前558年,晋悼公病逝。晋国大权由中军帅佐荀偃、范匄掌握。当时,晋国重点要对付齐国,所以,卫国的事便被拖了下来。

被拖了下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孙林父与后来晋国中军元帅范匄的私人关系非常好,范匄收受了大把大把来自孙林父的贿赂,从而对卫国孙林父赶走国君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这样,非法即位的卫殇公,在孙林父的强势执政下,坐实了卫国国君的宝座。见晋国处事如此不公,流亡在齐国的卫献公对晋国很失望,但前面说过,这是一个有性格的男人,在精心准备了十余年后,如今,即公元前547年,卫献公居然杀回卫国,一把干掉了卫殇公。

孙林父呢?见势不妙,逃亡去了自己的封地戚邑。

但孙林父凭自己的这点族兵,哪是已经复辟即位的卫献公所率的卫军对手。老谋深算的孙林父祭出了绝招:向晋国求援,条件是愿率孙氏家族及其封地戚邑归顺了晋国。

晋国国君晋平公本就一是一贪财的主,见平空得到一块肥地,居然下令接收并分派军队驻守戚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