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融兵为钟:融兵为钟是什么意思?臧孙纥为什么要劝谏反对?(1 / 2)

加入书签

那总得表示表示吧?

必须朝见一次晋侯!

公元前554年春,鲁国派上卿季孙宿赴晋国朝见,以拜谢晋国出兵帮助鲁国教训齐国。

看着鲁国人又带了大把的财物前来朝见,晋国国君晋平公很享受。当然他也表示了对这位鲁国卿大夫的客气,安排了国宴,并由刚刚继任为晋国中军元帅的范匄接待季孙宿。

听说鲁国人是最讲礼仪、最有文化的,范匄不敢怠慢。

随行的鲁国史官就记录了这次晋国国宴宾主双方是如何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展现着晋鲁两个兄弟诸侯的彬彬有礼。

范匄端起酒杯,赋诗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开场白了,因为这是范匄引自《诗经·小雅》的一首《鹿鸣》。《鹿鸣》是一般用于宴请嘉宾时所用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

这首诗,当然是范匄代表晋平公所赋。季孙宿当然知道这样的国宴场合的规矩,此诗一出,意味着开席。但自己仍旧要小心谨慎,不能乱来,因为接下来自己必须从容应对祝酒词,无论如何,要让晋国人看看咱鲁国人深厚的文化功底。

范匄接下来赋诗道: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季孙宿心中大定,这首《黍苗》同样引自《诗经·小雅》,是范匄代表国君称赞鲁侯善治国家的客气话,意思就是鲁侯治政有方,简直就像及时雨一样,无时不在滋润着鲁国,使鲁国国泰民安、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季孙宿立即起身致谢,再拜稽首道:“元帅过誉了。鲁国这样的小国,全靠着依赖晋国这样的大国。在晋国的庇护下,鲁国就如同百谷依仗丰厚的雨水一样。如果能时常得到滋润,则天下和睦,岂止鲁国受益?”

然后,季孙宿端起酒杯,赋诗道: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