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三命之服:鲁国给晋国参战的每位卿大夫三命之服是什么意思?(1 / 3)

加入书签

鲁国在经历了连续四年遭到齐国六次打击的情况下,好不容易让晋国终于组织联军狠狠教训了一把齐国,却因晋国忌惮楚军北上,最终联军撤出齐国,这让鲁国除了出口恶气外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实质性利益。

而且,只要联军一解散,鲁国将面临着齐国即将到来的报复。仲孙速想想不放心,就去求见晋国中军元帅荀偃,再次表达了鲁国的担忧。

鲁国有些失望,晋国也知道鲁国的委屈。晋平公想了想,决定给予鲁国一点补偿性质的安慰,这个安慰,就是同意鲁国的请求,召集邾国的问题。

公元前554年春,晋国召集了参与伐齐之战的列国诸侯于齐国的祝阿举行盟誓,史称祝阿盟誓。盟誓的内容很简单,四个字:大毋侵小。

大毋侵小?什么意思?大国不能入侵小国?强国不能欺负弱国?

从字面上理解,貌似是这样的。这一次,联军之所以讨伐齐国,就是因为齐国这样的强国大国,总是不断欺凌鲁国这样的弱国小国。所以晋国作为诸侯联盟盟主,不能放任这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事发生,故组织联军前去讨伐。

这是规矩,谁都必须遵守,如果以后再有谁胆敢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今天的齐国就是典型案例。

但这样的盟誓,有何意义?哪个大国强国不是在不断欺凌侵夺小国弱国中强大起来的?

这种盟誓,显然就是没任何实质意义的空对空口号而已。尤其是放到现实中来,齐国对鲁国的威胁根本没有消除,晋国给鲁国的,仅仅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甚至,祝阿之盟没有对齐国予以实质性的惩罚。难道联军开进齐国,打败了齐军,大烧大抢一把后就算是对齐国予以了惩处?

反正晋国就是不敢过度打击齐国,因为过度打击,必然将齐国推向楚国一方。当时最有实力的四个诸侯,无非就是晋国、楚国、秦国、齐国。如今楚国与秦国关系好得如胶似漆,如果再加上齐国,那晋国以一敌三,其余的小兄弟再多,也只是花架子而已。

那鲁国不但没有得到实质性利益,而且遭受齐国报复的隐患也仍然存在!

看着鲁国实在灰心丧气甚至心有愤恨的样子,晋国也确实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不知是哪位卿大夫对晋平公出了个主意:必须要给鲁国一点安慰。

这个安慰,就拿邾国说事,因为邾国在此前是齐国不断打击鲁国的帮凶!

可怜邾国,奉晋平公之命参与联军讨伐齐国,结果在取得胜利之后,非但没有得到赏赐,反而得到了惩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