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臧坚殉国:鲁国大夫臧坚兵败被俘后为何要选择自杀?(1 / 2)

加入书签

再说齐灵公亲率的齐军围困桃邑的情况。桃邑也是臧氏家族封邑,守将是大夫臧坚。臧坚可没有臧孙纥那样有头脑,他与桃邑军民都恨透了齐国佬,见齐国佬来攻城,那就死死守住城池就是。

但桃邑城防不能与防城相比,臧坚坚守了半个月,终于守不住了。在齐军的猛烈攻击下,桃邑被破。臧坚率桃邑军民与齐军浴血奋战后,伤重被俘。

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一般情况下,如果俘虏了对方的大夫级别以上的人物,并不象我们后来常见的直接砍了以壮军威,或者祭旗什么的。因为当时的战争那叫贵族战争,贵族战争讲究一个礼字,战礼中便有不杀俘虏的规定。

为什么不杀俘虏?那是因为参战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象领军的将军级别的,一般都是大夫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担当。而普通的士兵至少也是“国人”,甚至最初时是“士”这样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为国家作战的。

这些人说到底都是贵族,既然是贵族,那其生命也是相当重要的,其血统是高贵的,是不能乱杀的。所以,一般都是俘虏后,被留在对方国家里,对方国家还要供吃供喝,直到自己国家派人来赎回,或者交换俘虏的形式回国。

但由于当时齐国三番四次攻打鲁国,使鲁国地方镇守的官兵都对齐国恨得牙痒痒的。所以齐军在桃邑所遇到的抵抗非常顽强,许多鲁军士卒根本不顾性命与齐军死战,不少鲁国战士根本就是拿出一副玩命的架式抵抗齐国侵略者,甚至有的将士不愿被俘,宁肯战死。

齐灵公夺取了桃邑后,听说守将臧坚被俘,他知道这是一有身份有地位的鲁国大夫,更知道臧坚是一位勇士,在这次桃邑之战中骁勇善战,让爱惜勇士的齐灵公心生爱才之心。

所以齐灵公有意招降臧坚,但他更知道鲁国将士恨透了齐国人,估摸着臧坚非但不投降,反而会自杀殉国,象这样的勇士死了实在太可惜了。所以,齐灵公派出自己的亲信夙沙卫去招降臧坚,哪怕是不降,也希望臧坚千万要保重,不要自杀。

夙沙卫,是齐国历史上的名人,但他的身份却是一个太监,当时叫寺人。齐国历史上有两大着名的寺人,一个叫竖刁,一个叫夙沙卫,都在齐国的春秋江湖掀起了精彩的风云。

臧坚本倒没想着自杀,有意当一名光荣的战俘,但突然发现前来劝说自己的那个家伙,居然是一个寺人!

要知道,当时寺人的地位非常低下。只要是寺人,不管怎么有勇有谋,不管权势多高,在整个贵族圈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几乎没有任何地位。对一些贵族来讲,与寺人打交道,简直就是耻辱。

什么?自己的死活,居然由一个太监来做思想工作,臧坚顿时思想不通了。

夙沙卫刚转达完齐灵公的意思,臧坚就非常气愤地对夙沙卫吼道:“坚之命,由坚自己决定,怎么容忍你这样的寺人来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