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暂且降楚:为什么说鲁国归顺楚国仅仅是权宜之举(1 / 2)

加入书签

卫国被楚国搞定了,那接下来当然是鲁国了。楚军随后侵入鲁国,占领了鲁国重镇蜀地,并继续向北推进。

蜀地,今山东泰安西。鲁国只好一边组织军队抵抗,一边希望晋国出兵救援。但晋国会不会出兵是一回事,眼前楚军势不可挡在鲁国境内横冲直撞又是一回事。

楚军侵占了蜀地后,鲁军主力也到了蜀地稍北的阳桥。本来,鲁国希望凭主场优势与楚军形成对峙,然后寄希望于晋国组织联军前来救援。但谁曾想,楚军的战斗力是妖孽级别的,楚军直接发起全线冲锋,鲁军顿时被打了个全线溃败。

鲁国上下顿时慌了。朝堂上,鲁成公看着各卿大夫低首不语的样子,长叹一声,心道你们一个个都比寡人多读几年书多走几里路,怎么就束手无策呢?既然自己是国君,那就直接投降吧。

当然,直接投降好说不好听,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和谈,然后是盟誓。

鲁成公对臧孙许道:“楚国势大兵强,鲁国根本不是对手,那就烦请爱卿代替寡人求见楚子,请求与楚盟誓吧。”

臧孙许顿时头轰的一声来了,心道主公啊主公,难道你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咱老臧是亲晋派么?前番去晋国、去卫国都不是咱老臧在奔走的吗?这番去楚国,万一楚国佬知道咱老臧是亲晋派,说不定直接抓了起来甚至砍了头。唉,国君做事,实在冒失。

但与楚和谈是势在必行的,只是鲁成公确实不应该派出臧孙许。臧孙许对鲁成公道:“主公,臣不敢贪功,所以还请主公另择能臣吧。”

鲁成公一愣,却听臧孙许继续道:“楚军北上已有数月,钱粮辎重损耗严重,臣认为不久便会退兵,说不定臣还没赴楚营,楚军已撤。臣并没有促成和谈,却有了退敌之功,因此而受到赞扬,这叫无为贪功,无功受禄,臣不敢当。”

有水平的人,哪怕是明明违抗国君之命,却将理由说得如此高大上,看来臧孙许的学问口才真是一流。

但是在场的季孙行父、叔孙侨如和子叔婴齐都认为,臧孙许此番言论没有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和臧孙许一样,在这次鞍地之役中,都已经向全世界表明了态度,他们都是亲晋派。

因为,鞍地之役中,鲁国派出了四位上卿,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和子叔婴齐,他们可谓是率着鲁军参与了鞍地之役。唯一没有参加鞍地之役的,是仲孙蔑,他陪着鲁成公守着国。

看着季孙行父、叔孙侨如和子叔婴齐对臧孙许所言表示出肯定支持的眼神,仲孙蔑无奈,主动请缨前往楚营求和。

鲁成公给仲孙蔑的谈判底线就是一切听楚国的,楚国要求鲁国做什么,那就做什么,先解决眼前的危机再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