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团结一致:公室非常衰落了,季孙行父为何更要讲三桓的团结(1 / 2)

加入书签

有人要说了,难道鲁宣公就没有一个如想当年的鲁僖公一样,有一个强悍的兄弟公子遂?

有,那就是鲁肹,史料称为公弟叔肸,我们称鲁肹。

公,指国君;弟和叔,指兄弟。公弟叔肸这四个字一出,我们就知道此人与国君是同母兄弟。公弟叔肸正是鲁宣公的同母兄弟,他们的母亲是敬赢。

但两兄弟偏偏不和!

史料记载,鲁肹非常看不惯鲁宣公,甚至讨厌鲁宣公。因为他认为鲁宣公为了迎合东门襄仲的个人野心,不但追求自己这样的庶子身份担任国君,还让东门襄仲杀掉先君文公的嫡亲血脉公子恶和公子视,赶走了先君姜夫人。这是君子所不耻的,是严重违反礼仪的。

所以,鲁肹发誓终身不接受鲁宣公给他的俸禄,离开了鲁国朝堂,自己自食其力去了。一个公子哥哪有什么自食其力的本事?有的,据说,鲁肹会编织草鞋,他就靠着卖自己编织的草鞋为生。

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没办法考究,倒是想起了七百多年后的东汉末年,有一个叫刘备的皇族后裔,也靠编织草席草鞋谋生。突然想起三国演义里有很多故事情节,貌似与春秋的许多正史野史记录相合,包括这个大人物编织草鞋谋生的事。

据说鲁肹于公元前592年冬去世,至死都没有为鲁宣公做过什么事。所谓兄弟同心才会其利断金,同母兄弟不和,那你鲁宣公只能是孤家寡人,最后不得不信赖东门氏家族。

按理这个鲁肹所形成的家族应该就此没落了,但他的后代后来居然都成了鲁国的卿大夫,是鲁国除三桓以外的重要政坛力量之一!这个我们后面要讲,主要归功于季孙行父。

公孙归生逃亡去了齐国,东门氏家族从鲁国淡出。从此,鲁国的春秋舞台,不再由鲁国国君来主演了,而是三桓,季氏、孟氏、叔氏,只是在不同时期,这三大家族代表人物各有不同的戏份,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我们接着欣赏。

现在,执政上卿季孙行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长期的隐忍,终于抓住鲁宣公去世、东门氏不在朝时,果断行事,驱逐了东门氏。从此,鲁国政坛正式步入三桓掌权的时代。

公元前591年秋,鲁国世子黑肱顺利继位,即鲁成公。鲁成公,出生年月不详,母亲为鲁宣公夫人穆姜,来自齐国。

穆姜于公元前608年春嫁到鲁国,成为鲁宣公夫人。按此推算,穆姜如果嫁过来第二年产子,即公元前607年左右生公子黑肱,即现在的鲁成公,那鲁成公此时大约在十六七岁左右。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虽然荣登鲁国国君之位,但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其父亲鲁宣公给鲁国人终归是名不正方不顺的印象。国君弱了,那大臣就会强势,以季氏为首的鲁国三桓势力,当然要在这个时代全面崛起。

现在,我们再看看鲁国政坛的主要力量是哪些。

首先是鲁成公,但他还是一介少年。当然,他还有一个母亲,即鲁国太后穆姜。之所以要提一提穆姜,那是因为她守了寡后,但不甘寂寞,准备掀起属于她的春秋风云。对了,鲁成公还有一位同母妹妹,伯姬,后来嫁到了宋国。这位伯姬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当然,伯姬的故事,我们事先声明一下,是被鲁国人尊重的那种故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