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交好齐国:为何鲁宣公一即位就敢将济西之地割让给齐国(1 / 2)

加入书签

晋国作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当然不能让郑国乱来。公元前610年,晋国对郑国表示了严厉的批评,郑国非常不服,但当时还不敢明目张胆反叛晋国。

那齐国呢?齐国看到贿赂晋国可以摆平晋国,当然也搞起了小动作。前面讲过,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懿公实在缺钱花,就想着到鲁国来搞钱,于是三天两头出兵征讨鲁国,抢占地盘和人口。

当时鲁国国君鲁文公无奈,便向晋国告状。晋国召集列国诸侯开会调解,本想为鲁国讨个公道,结果齐国送了一大笔财富给晋国后,事情又不了了之。

这样的盟主算什么东西?终于,第一个向晋国表示“老子不跟你混了”的诸侯国跳出来了,那正是春秋江湖上最抗打的小强级别诸侯,郑国。

公元前608年,郑国宣布背弃晋国,投向楚国的怀抱。

这对楚国来讲实在是天大的好消息。由于楚国与宋国有着世仇,具体讲就是齐桓公去世后,宋国是跳到春秋舞台前面称过霸的,但被楚国给一把打残了,一个泓水之役,让宋国元气大伤。

但宋国人非常有骨气,尽管被楚国揍得不成人样,但骨子里却顽强地抵抗着楚国。直到晋国崛起,宋国以不惜国成焦土为代价,帮晋国牢牢牵制了楚军主力,最终让晋军诱敌之计成功,一举在城濮大战中击败楚国。

从此,楚国将宋国视为世敌,每次楚军北上,貌似都要拿宋国开刀。现在既然郑国投靠了楚国,楚国立即命令郑国攻打宋国。公元前607年春,郑国大举讨伐宋国,宋国再次被揍得鼻青脸肿。

晋国感到太没有面子了。于是,晋国便率军并联合宋国、陈国、卫国等中原诸侯,组织联军教训郑国。

那楚国肯干么?难得有一个小弟追随自己了,怎么可以让人家欺负?楚庄王立即组织楚军精简北上救援郑国。

双方在郑国的北林激战,结果这一次的晋楚交锋,楚军大获全胜。

这样一来,中原列国诸侯又有人选边站队了,据说好几个国家都暗中向楚国送去了友好的秋波。

痛打落水狗的事,谁都愿意做。秦国首先坐不住了,公元前607年,秦军大举进犯晋国的附属国焦国。

这简单是把火烧到了晋国的眉毛上,晋国当然不肯让秦国乱来,于是出大军救援。但秦军偏偏不与晋军正面对抗,在把焦国抢掠了成了焦土后,远远遁去。

晋国到处碰壁,只好拿郑国出气,于是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根本无惧,因为楚军听说晋国讨伐郑国,立即北上救援郑国。

晋军听说楚军来了,立即撤军。

晋国国君晋灵公终于火大了,他对晋国执政上卿中军元帅赵盾的不满终于到了极点,明着干不掉赵盾,那就来阴的。于是晋灵公接连安排了几次刺杀赵盾的行动,但最终都失败了。

赵盾当然也不是吃干饭的,对付楚国他没办法,但对付你一个少年国君,他有的是办法。最终的结果是公元前606年,晋灵公被赵盾的支持者给弑杀了。

好了,我们讲了那么多鲁国以外的事,就是要让鲁宣公清楚,此时的春秋江湖是这么一个态势:

周王室暂时不需要理会;中原诸侯联盟已经严重分裂,郑国已经公然投靠了楚国,楚国除了传统的南方列国支持下,手头至少有郑国、秦国、巴国等强国;晋国虽为盟主,但号召力严重不行,内部权力斗争严重,已经不象盟主的样了;齐国本来是鲁国最大的麻烦,但随着鲁宣公上台,目前鲁国与齐国的关系貌似是兄弟般的关系,友好着呢。

既然理清了国际大势,那鲁宣公得立即行动起来,将自己的主体责任给尽好。前面我们讲过,国君的主体责任主要是两个,一是敬奉神灵,二是维持法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