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克俭于家:为什么说季孙行父是鲁国崇俭拒奢的典范(1 / 2)

加入书签

好吧,那我们就好好讲讲这位季孙行父先生吧。前面我们说过,鲁国的春秋走到如今,能够掀起阵阵风云的,已经不再是国君为主,而是三桓为主了。季孙行父作为季氏家族宗主,当然是要在他的春秋岁月里,掀起大把风云来的。

季孙行父,姬姓,季氏,名行,谥文,后人称季文子。名字后面加个父字,是世人及后人对他的尊称。

季孙行父的太公是鲁桓公,爷爷是季友,父亲是季无佚。应该说,曾经的季氏家族在季友的努力下,成为了鲁国的第一大家族,也是季氏、孟氏、叔氏这三桓家族之首,且一直对鲁国公室忠心耿耿。

但到了后来,随着鲁国公室代表人物公子遂的崛起,鲁国的第一大家族就成了公子遂所在的东门家族。公子遂,现鲁国执政上卿,位高权重,后世人称公子遂,我们也就尊敬一下这位鲁国历史上的大佬,称其为公子遂了。

季孙行父与公子遂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对鲁国公室忠心耿耿,是鲁国国君的重要倚重力量。所以,在鲁国历史上,这两家一开始关系极其融洽,共同辅佐着鲁国国君治国理政。

但不同点就是公子遂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自家的利益,他行事的标准就是一切以东门氏家族利益为重。而且,行事高调,生活奢靡,权欲极大,手段狠毒。

而季孙行父则是一切以鲁国公室的利益为重,一心为公,生活俭朴,为人谨慎,行事低调。说到季孙行父,据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据史料记载,后来,季孙行父成了执政上卿,但“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什么意思?堂堂位高权重的鲁国执政上卿,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虽有自己的封邑,但是他的妻儿家小们,穿的衣服居然从来不用绸缎制作。他家里的马,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府上的家俱用器等都不镶金嵌玉,饮食长期粗茶淡饭!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季文在沽名钓誉,后来大名鼎鼎的鲁国执政上卿仲孙蔑,即孟氏家族宗主孟献子的儿子仲孙速还嘲笑季孙行父道:“您身为正卿,可是妻儿不着丝绸衣服,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您就不担心怕士大夫们耻笑您吝啬吗?难道您就不顾及与列国诸侯卿大夫交往时,这样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

季孙行父淡淡笑道:“绸衣良马,哪个不爱?只是,行作为国家重臣,看到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行不能看着百姓粗饭破衣,而家中妻儿却在穿着和饮食上过分讲究。行听说,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是国家之美誉,从没听说过以奢糜来炫耀自己的人能够为国家带来美誉。”

仲孙速听话顿时面红耳赤。仲孙蔑听说自己的儿子居然敢因此而嘲笑这位令鲁国上下都爱戴有加的执政上卿,火冒三丈,直接拎了过来就扁了一顿,并禁足七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