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忧思而亡:鲁文公死于高台,难道真的是一个意外?(1 / 2)

加入书签

消息传到鲁国,鲁文公大喜。原来,这个齐侯折腾来折腾去,只是为了钱啊。那以后对付齐国,难道就只要将足够的钱送过去就行了?

这传出去太丢脸了吧?但相比国家耗费大量军费、百姓遭受兵祸而言,几个钱又有什么值得心疼的?其实,能够用钱解决的事,不算是什么大事。唉,寡人糊涂啊,早就可以送钱过去了,还亏自己每天胡思乱想病情加重。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拭目以待。

齐国之患貌似解决了,鲁文公的病一下子也痊愈了。但家事又来了。当然,这个家事也是正常的家事。公元前611年8月初8,太后声姜去世了。鲁文公得办国丧,而且这种国丧办起来也挺辛苦,而且按照礼制,单单是丧期,就得五个月。

鲁文公正辛苦办着母后声姜的丧事,突然得报,齐军又来进犯!

鲁文公头顿时轰地一声就大了,这个齐侯到底想要干什么?两国不是盟誓过了吗?怎么又出尔反尔举兵来犯?

所有的鲁国人都很生气,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鲁国大丧期,而齐懿公居然一不顾两国刚刚达成的盟誓精神,二不顾一国大丧不得讨伐的规定,居然举兵再次讨伐鲁国!

齐懿公出兵讨伐鲁国的理由总是有的,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又找到了讨伐鲁国的理由:你鲁侯不是说有病吗?这才让寡人自降身份与你的执政大夫公子遂盟誓。但现在看来,你鲁侯哪里有病?据说你鲁侯在主持太后丧礼时,精神头十足,每天那么繁琐复杂的丧礼,还要悲伤,但挺着个身子骨,挺硬朗的样子。好哇,原来你鲁侯是骗寡人啊。那还要说什么,打你个丫丫的大骗子!

可怜的鲁文公,只好下令各处城邑紧闭城门,据城墙而坚守。好在鲁国虽然战斗力不行,但平时还是花了大笔银子用于城防建设上。反正史料总是记载鲁国一会儿筑这个城,一会儿筑那个城。没事就筑城,他国有战争了也立即筑城。

因为鲁国实在无精力去组织军队反击,这个时候必须将太后声姜的丧事给办完了。但由于齐国的频繁入侵,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即公元前610年4月初,终于让太后声姜入土为安了。

关于鲁国君夫人的称谓,貌似与其他诸侯的夫人有些不同。比如,声姜,按理她是鲁僖公的女人,理应称僖姜,但偏偏称声姜。此外,还有哀姜、文姜等。反正,几乎没有一位鲁国夫人死后的称谓,是其夫之谥号加上自己的姓,而一律有着自己的谥号。

这可能是因为鲁国最重礼仪,他们为自己的国母,郑重地给出了专属于国母的谥号!

自鲁桓公以来,鲁桓公的夫人,不称桓姜,而是文姜。鲁庄公的夫人,不称庄姜,而称哀姜。鲁僖公的夫人,不称僖姜,而称声姜。鲁文公的夫人,不称文姜,而称出姜。

显然,春秋鲁国,对于君夫人要比其他诸侯重视。

但现在鲁国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齐国大兵一直在侵犯鲁国的事。齐懿公倒也不过分,他一会儿组织齐国大兵进犯鲁国西部边境,一会儿再侵犯北部边境。反正就一个目的,教训教训你鲁国,这里抢一点,那里抢一点。

但这个抢来的东西,齐懿公自己是得不到的,那是军队的战利品。再说,仅仅是在城郊野外抢,能抢几个钱来?

齐懿公很有耐心,他相信鲁国人一定会再次送上钱来。被鲁文公装病骗了什么的,那只是借口。齐懿公真正的目的就是要从鲁国身上捞钱,上次鲁国人送来的贿赂,早就被他还债用得差不多了。结果一个年过下来,手头又没钱了。

果然,办完声姜丧事后,鲁文公召集了公卿大夫一商议,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给足这个齐侯面子就行,送钱贿赂,然后由自己出面与齐侯盟誓即可。

果然,鲁文公派出上卿公子遂赴齐国,齐懿公一听鲁文公身体康复了,有意与自己正式盟誓,大喜,心道这下子又有钱了。但表现的可不能大喜,只见齐懿公把眼一瞪,冲着公子遂喝道:“盟誓?诚意呢?”

齐懿公提到诚意时,音调与声调都提高了几个度,还拖了几个分,公子遂早就心照不宣,恭敬道:“禀齐侯,诚意,已经送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