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对外关系:为何鲁文公要高度重视晋国与秦国战事?(1 / 2)

加入书签

鲁国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帮着晋国去打秦国,一方面确实这个时候戎狄经常侵犯中原诸侯,鲁国虽然取得过咸丘之役大捷,但戎狄武装并没有被扫除干净,鲁国不得不防。

另一方面,则是那个已经交恶了很多年的莒国,极有可能趁鲁国空虚而来进犯。趁现在没事,那就加强城防工程建设吧。史料记载,鲁文公命季孙行父率军修筑诸城和郓城。

难道这就可以了?晋国真的不会对鲁国接受了秦国聘问有任何意见?

春秋十二诸侯中,可能鲁国是最小心谨慎的,而且也往往因为小心谨慎而得到许多的国家利益。鲁文公不是愣头青,他很清楚鲁国先君之不易,历史进入春秋以来,鲁国的小心是出了名的。尤其是鲁桓公和鲁庄公两位先君,曾经因为冲动过,所以都遭受了重大打击。

鲁文公很欣赏父亲鲁僖公,晋楚城濮大战之前一连串的动作,居然使本来已经完全站队到楚国阵营的鲁国,迅速从复杂局面中脱身,两头讨好,最后在晋国战胜楚国后,鲁国不但没有遭到晋国的报复,反而成了当时最大的赢家之一!

想起鲁僖公,鲁文公心头一热。对啊,此时的晋秦两国即将发生战事,秦国如果取胜,那凭着这一次礼待秦使西乞术,鲁国自然可以高枕无忧。但如果晋国取胜呢?而且,从国家实力上讲,晋国应该是要取胜的。只是,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秦国如果采取下三滥手段,也许会击败晋国。

但不管如何,对晋国,鲁国可不能有丝毫的侥幸。那就将功课做足吧,要做到如同父亲鲁僖公那样,无论你晋国战胜秦国,还是秦国战胜晋国,于寡人的鲁国,都只有利益!

那就密切关注两国的战争情况吧。鲁文公下令加派人手,及时准确收集来自秦国和晋国战争的情报。

秦国使者西乞术回去后,当年冬,即公元前614年冬,秦国国国君秦康公以报复五年前令狐之役为名,亲率秦军,大举讨伐晋国。

五年前,即公元前619年,本应晋国之请,护送晋国公子雍回晋国即国君之位的秦军,却因晋军背信弃义,在令狐遭受晋军偷袭,致使秦军损失惨重。

一心想改善与晋国关系的秦康公遭受重大打击,作出了从今往后秦国与晋国势不两立的决定。哪怕是在晋强秦弱的现实面前,秦康公也决定,从此秦军将不断骚扰晋国,高兴了就去搞一下晋国,不高兴了也去搞一下,今生今世,寡人就与你晋国佬死磕了。

这一次,秦国算是作足了充分的准备。先是派出使者广泛聘问包括鲁国在内的中原列国诸侯,得到了列国诸侯都不会直接帮助晋国出兵对付秦国的承诺。再是厉兵秣马,准备粮草军器。最后认定晋国内部矛盾重重,权力斗争如火如荼,晋国新君刚立不久且是一介小孩,应该是机会,就举重兵讨伐秦国。

秦军推进极快,很快占据了晋国重镇羁马。晋国迅速反应,中军元帅赵盾亲率晋三军迎战秦军,双方在河曲相持。

见识了晋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后,秦康公叹了口气,虽然最终选择了撤退。但秦军也算是主动撤退,而且并未有任何损失。晋军也不敢追赶,见秦军撤了,晋军也撤了。

但秦军的撤退是有目的的撤退,秦军根本不想与你晋军正面交手,晋军确实军力强大,硬碰硬秦军肯定吃亏。从河曲撤退后,见晋军全线撤退,秦军又转头进攻晋国重镇瑕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