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卜齮之恨:季友哪里会想到,一个小小不当,即将酿成大祸!(1 / 2)

加入书签

所有的鲁国人,都应该感谢这位叫仲孙湫的齐国大夫,现在我们明白了吧?不要以为齐桓公这个人貌似心系天下,联鲁宋伐东夷,北上燕地伐山戎,接下来还要组织联军讨伐赤狄,帮助邢国、卫国等被北狄武装给灭了国的诸侯复国,组织多国部队南伐楚国,一副令人肃然起敬的中原列国诸侯联盟盟主的带头大哥形象。但对鲁国,历代齐侯,貌似都有一种意欲吞并的冲动!

齐国大夫仲孙湫,向齐桓公进谏的“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才是霸业之道”,让齐桓公把鲁国牢牢定性为有礼仪的国家,值得亲近,也值得象此前那样,成为支持齐国霸业的坚强力量。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季友的动作吧。季友一回国,就忙乎了起来。他此前希望齐国尽快干涉一把鲁国内政,看来由于齐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实在太多,一时腾不出手来,那就加紧恢复君权吧。

所谓恢复君权,那就是此时的鲁闵公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国君而已,朝中大权一开始都被庆父掌控着,季友回来后,虽努力争取了一部分来,但总体上,鲁闵公手头几乎无权。

鲁闵公手头无权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在,那就是此是的鲁闵公,正守着孝礼。这便是当时周礼规定的三守孝期问题。

春秋时期,父母去世,儿子一般要守孝三年,这便是三年之丧。这个三年,是否指三个整年,即36个月?或者指三个年头?即第一年的全部剩余月份,加第二年整年,再加第三年1月份,加起来共多少个月。

也就是说,象这样守丧三年的规定,在具体落实上,是存在操作问题的。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守丧礼是当时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之一,如果一个人没能完全遵守三年之丧的规定,那是要被别人的口水淹没的,在重要节点会成为致使的短板,如提拔使用时。

那这个“三年之丧”到底要服多长时间的丧?具体来讲,既非三整年即36个月,也非三个年头即最短是14个月(第一年12月至第三年1月),而是取三年年头最长的时间段,即25个月,具体就是第一年1月份起至第三年的1月份止。

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守孝三年,也就是说,鲁庄公于公元前662年8月份去世,作为他的继承人,鲁闵公至少要服丧到公元前660年的8月份,这才是25个月。

但季友等不及了,公元前660年5月,季友向鲁闵公提出举办吉禘的请求,这当然符合叔姜的心意,于是,就由鲁闵公出面,鲁国举办了吉禘。

什么是吉禘?

禘,指大型祭祀活动。所谓吉褅,就是一场代表服丧期结束了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这个祭祀活动的具体事项,就是由鲁闵公捧着先君鲁庄公的牌位,安置到鲁国太庙里。这是一项庄严隆重的国家行动,必须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通过祭祀活动,确定鲁庄公灵牌在太庙里的位置。

由于祭祀活动结束之后,鲁闵公等原本必须服丧的人,就可以脱去丧服,这就意味着服丧三年期满了,包括鲁闵公在内所有服丧的人从此回归正常生活了。

所谓回归正常生活,那是因为在三年服丧期,守丧的人有很多规矩,如不能唱歌听音乐看舞蹈,要穿特制的丧服,不得举办各种庆典活动,不得吃哪些东西,不得行出征讨伐之军事等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