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祭祀之礼:烦琐吧?但这可是春秋第一礼哦(1 / 2)

加入书签

围绕着为儿子取个名,我们讲了这么多,其中还谈到了祭祀。我们干脆再讲讲祭祀的一点事吧,可以说,祭祀礼仪,可谓是春秋最重要的礼仪了。

天子也好,国君也好,最重要的主体责任可以总结为两个,敬奉神明和维持法度。维持法度,就是包括维持国内统治而配套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如生产、法制、教育、封赏等等。当然,还包括维持国际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如战争、聘问、结盟、联姻等等。我们以后会继续讲到。

所谓敬奉神明,即要敬奉天地山川和祖宗,所以春秋时期的祭祀活动是相当频繁的。其中,天子可以祭天,也可以祭礼大山名川,当然也要祭祀祖先。

诸侯不可以祭天,也不可以祭祀象泰山黄河这样的大山名川,但诸侯可以祭祀国都附近的不怎么有名的大山大河以及祖先。

士大夫则只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

当然,凡事只要天子或者上一级领导批准,那是可以祭祀的。这便是前面我们讲鲁国要祭天,结果请示周天子,周天子不批准,鲁国便不能祭祀。但是鲁国看到秦国都祭了天,自己在得不到天子批准的情况下居然也搞了一起祭天活动。这种祭祀是严重违法违纪的。

关于祭祀祖先,天子可以祭祀自上的七代祖先,即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这七代,祖宗十八代向上溯的应该还有两代,即远祖和鼻祖是不再祭祀了。

对了,祖宗十八代,是上溯九代加下延九代,称十八代,其中下延九代的称呼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天子祭祖,并非是现在我们通行的那样,将自上的七代祖先灵位全部摆在一起,搞一场祭祀即可。祭祖在春秋时期是相当隆重的,每一代祖先的灵位是分别置于不同的祭庙的,也即天子要祭祀先祖,要修建七座祭庙,也叫太庙。

祭祀时,要一座座祭庙里依次祭祀,供奉的牺牲和谷物等祭品,也要一一摆放,不能这代祖先享用后再摆到另一代祖先祭庙去。

诸侯则需要建五座祭庙,大夫级别的是三座,士则是一座。这里便又有问题来了,象鲁国国君祭祀先祖,除了祭祀五代祖先外,不是还要祭祀周公姬旦吗?

是的,那是因为周公姬旦是鲁国的开国之君,所以历代鲁侯都要祭祀,他的太庙,一直存在的。而其他历代鲁侯的祭庙,则是只保留到溯上的五代,其余的,随着一代代演进下去,当然没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