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重大失策:真是想得过多了(1 / 3)

加入书签

鲁孝公知道自己的国君之位来得有些不光彩,因为这个时候的鲁国上下对天子是极其失望的,自己则是到了天子面前打了鲁国的小报告,这才引来天子王师伐鲁。

天子再次野蛮干涉了鲁国内政,杀了已经当了十年且在鲁国人眼里口碑颇好的鲁伯御,把国君之位给了自己。

也就是说,自己是靠天子上的位,而目前的鲁国上下普遍对天子却很讨厌。那自己要怎么做这个国君得有讲究了。

这个讲究便是低调,再低调,谨慎,再谨慎。

具体便是一切都严格按照规矩来,治国理政的任何具体举措,都看看列祖列宗是怎么做的,那寡人就怎么做。

对了,国君到底是干什么的要弄清楚。两件事,一件是敬奉神灵,即将祭祀这样的事搞好,必须肃恭明神。

另一件是维持法度,记住,是维持,而不是创新。这个法度,当然是指大周王朝所制订的礼法制度。

那就将权力分散到公卿大夫们,遇事多问大臣。还要尊敬老人,安抚百姓。

对国际上的大小事务,能不过问就不过问,尤其是对邻国,能和睦相处就和睦相处。

反正一句话:别惹事,好好做国君。哪怕是邾国人居然敢跑到鲁国来,捕杀了两位鲁国大夫这样令鲁国蒙受奇耻大辱的事,寡人就当不知道。

鲁孝公小心谨慎地当着他的鲁国国君,甚至到了两耳不问窗外事的地步。那鲁国的窗外又有什么事呢?

满满的都是大事啊。首先是周王室,周宣王在后期时,整个王朝已经衰落了,列国诸侯对王室不再象以前那样恭敬。

周宣王崩后,继位的周幽王可以说是无法无天,宠信褒姒,废立太子,朝臣内斗,贤臣被杀被逐屡见不鲜。

公元前771年,同情前太子姬宜臼、不满当今天子的申国、缯国居然引犬戎攻陷了镐京,天子、太子以及王朝卿士司徒郑桓公等人被杀,大周王朝居然被戎狄武装给灭了!

郑国、卫国、晋国、秦国等国急速勤王,扶持了周平王。然后,大周王朝又活了,但镐京一片废墟,国人们几乎都逃光了,原有大批公卿大夫们也都跟着王室带头大哥、周幽王兄弟姬余姬跑到了虢国。

周平王根本无法正常办公,并且迁都到了洛邑。

鲁孝公当然也收到了勤王通知,但鲁孝公拿着这份通知看了又看,再看看周边的齐国、宋国等大国,他们这些大国诸侯都没动,那寡人也就不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